古利亞親王國

古利亞親王國

約1362年國王的銜頭加上了“古利亞”這個地名。 1491年,古利亞家族的吉奧爾基一世 至1723年,鄂圖曼在親王國的海岸線駐防,更獲得了巴統和Chakvi。

簡介

古利亞親王國 (喬治亞語:Guriis samtavro)是喬治亞歷史上的一個政權。這片位於黑海和小高加索山脈之間的土地,在1460年代至1829年間由二十一位古利亞王室成員以今日格魯吉亞西南部的古利亞州為中心進行統治。親王國崛起於統一的喬治亞王國解體的過程中,在它與鄰近的喬治亞諸邦和鄂圖曼帝國發生衝突的過程其領土時有變更。直到1829年被俄羅斯帝國併吞以前它一直享有多多少少的自主權。

古利亞親王國國徽古利亞親王國國徽

詳情

首都 奧祖爾蓋蒂
常用語言 喬治亞語
主要宗教 喬治亞東正教
政制 親王國
歷史
- 喬治亞內亂 1460年代
- 併入沙俄 1829年9月2日

喬治亞各王國與親王國,約1762年喬治亞各王國與親王國,約1762年

早期歷史

自13世紀以來,古利亞地方是喬治亞王國的一個省,由瓦爾丹尼澤家族的世襲總督 管理。約1362年國王的銜頭加上了“古利亞”這個地名。
但在1460年代,當巴格拉特王朝衰落時,瓦爾丹尼澤-古利亞家族就參與了由一名叫巴格拉特的王族所率領的、西喬治亞的貴族叛亂:他們不接受國王吉奧爾基八世的權威。1463年,巴格拉特和他的盟友在丘庫爾戰役中打敗了國王,後者因此失去了西部所有省份,而巴格拉特就即位為伊梅列季亞,即西喬治亞國王。作為支持國王的條件,所有主要盟友都得到分封 (稱為郡王),當中包括了古利亞家族。他們在奧祖爾蓋蒂建都,得到了半獨立的地位。1491年,古利亞家族的吉奧爾基一世 (1483-1512)的主權獲得承認。自此,家族也獲得了選任ShemokmediJumati和欣諾茨明達三地主教的權利,雖然他們名義上受到喬治亞正教會阿布哈茲大公教會管轄。
西喬治亞各邦為了獨霸一方時常交戰,特別是古利亞和薩梅格列羅的達迪阿尼家族,但他們也曾在1533年1月短暫結盟,去攻打阿布哈茲北部的晉癸亞人(希臘語作Ζυγοί)部落,但遭到慘敗。這使伊梅列季亞國王能重申他對古利亞的權威──雖然是短暫的。

親王國原來的領土,成為沙俄的一部分親王國原來的領土,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鄂圖曼時期

自16世紀中葉以來,古利亞的親王自伊梅列季亞王國得到了事實上的獨立,但又面臨來自南方更強大的鄰國鄂圖曼帝國的威脅。1540年代後者曾經對親王國進行海上封鎖,並取得了在羅斯托姆·古利亞 (1534-64)時期征服的阿扎爾、拉齊斯坦和Machakheli 三個南部省份。馬米亞二世 (1600-1625)雖然在1610年收復了阿扎爾,最終在1614年12月13日被迫放棄所有領土要求,並向伊斯坦堡朝廷年年進貢。西喬治亞戰事不斷導致了古利亞的衰落,漸漸落入了薩梅格列羅的控制下。但也曾有幾位古利亞親王-最著名的要算是吉奧爾基二世 (1669-84)和馬米亞三世 (1689-1714)-成功奪取薩梅格列羅,甚至是伊梅列季亞的王冠。
在18世紀,面對鄂圖曼的侵擾,以及多次民變,古利亞經歷了政治和經濟沒落的時期。與其他喬治亞諸國以及俄國結盟的嘗試,演變成鄂圖曼懲罰性的攻擊。至1723年,鄂圖曼在親王國的海岸線駐防,更獲得了巴統和Chakvi。古利亞在第五次俄土戰爭支持俄國招致嚴厲的回應:科布列季和周邊地區被割讓給了鄂圖曼帝國,居民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以免成為奴隸。其餘的基督徒遷移到喬治亞較安全的地區。這加上了大規模的奴隸貿易和鄂圖曼的軍事行動,令親王國一些地區在18世紀末人跡全無。親王國的總人口根據約翰·安東·居爾登施泰特的估計有5,000人,而雅各布·賴內格斯就認為在1770年代有6,000戶。

俄國統治

親王國後期的統治者堅定地採取親俄的政策。在1810年6月19日,馬米亞五世 (1803-26)接受了沙皇送來的軍服,象徵親王國承認沙俄的宗主權,當時正是第七次俄土戰爭期間。親王國成了帝國內的自治親王國,維持了自治和其法律。馬米亞非常渴望把歐洲的制度引進,因而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把行政、經濟、教育等制度現代化。在他叔父凱伊庫思老在1820年加入在伊梅列季亞和古利亞爆發的,反抗沙俄迫害當地教會和苛損雜稅的起義時,他仍然忠於俄國。 當馬米亞在1826年10月26日駕崩時,在太妃蘇菲亞攝政下,其處於幼年的兒子大衛繼位。為維持其自治,蘇菲亞轉而在第八次俄土戰爭中支持鄂圖曼帝國。1829年9月2日,俄國當局把大衛趕下台,並把蘇菲亞放逐到鄂圖曼帝國。親王國被納入俄國統治下,首先成立了臨時政府,再於1840年劃入庫塔伊西省,成為下轄的奧祖爾蓋蒂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