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兵學王國,兵家的智慧萬古而長新、百代而不衰。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競爭與合作共生,想在這場全方位、多層次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學習借鑑和靈活運用兵家典籍中的謀略和智慧。目錄
《孫子兵法》
1.兵者,國之大事
2.經之以五事道天地將法
3.兵者,詭道也
4.多算勝,少算不勝
5.故兵貴勝,不貴久
6.不戰而屈人之兵
7.將者,國之輔也
8.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9.勝可知,而不可為
10.修道保法勝敗之政
11.奇正之變,不可勝窮
12.擇人而任勢
13.致人而不致於人
14.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15.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16.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17.兵以詐立
18.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19.窮寇勿迫
20.君命有所不受
21.智者之慮,雜於利害
22.覆軍殺將,必以五危
23.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24.驕兵不可用
25.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26.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27.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
28.禁祥去疑,至死不渝
29.齊勇如一剛柔皆得
30.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
31.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32.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33.不取於鬼神必取於人
《吳子兵法》
1.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2.將用其民,和造大事
3.綏之以道,理之以義
4.戰,勝易,守勝難
5.民安其田,親其有司
6.世不絕聖,國不乏賢
7.安國之道,先戒為寶
8.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9.行之以信
10.居則有禮,動則有威
11.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12.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
13.寧勞於人,慎無勞馬
14.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
《司馬法》
《鬼谷子》
《孫臏兵法》
《尉繚子》
《六韜》
《黃石公三略》
《將苑》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太白陰經》
《紀效新書》
《三十六計》
後記
精彩書摘
《司馬法》
《司馬法》又稱《司馬穰苴兵法》、《軍禮司馬法》、《古司馬兵法》等,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官修兵書之一。它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司馬法》原有一百五十五篇,由於歷代散佚嚴重,至唐初編次《隋書·經籍志》時僅存殘本三卷五篇,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今本《司馬法》。《司馬法》雖已大部分亡佚,現存的五篇中卻有著豐富的內容。《司馬法》論述的範圍極為廣泛,基本涉及了軍事的各個方面;保存了古代用兵與治兵的原則,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出師禮儀、兵器、徽章、賞罰、警戒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此外,它還有豐富的哲理思想,重視戰爭中精神、物質力量的轉化與輕和重辯證關係的統一。它非常重視人的因素和士氣的作用,是對當時戰爭經驗的理論概括,也是早期兵法理論的繼承和總結,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的《戰爭論》。《司馬法》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兵家學者的重視,長期享有軍事權威著作的聲譽。
《司馬法》的主要作者為齊國名將田穰苴,因後來官至大司馬,故又稱司馬穰苴。田穰苴的出生年月已不可考,只知他大約與孫武同時,主要活動於齊景公時期,是齊國貴族田完的旁系後裔。公元前531年,晉燕攻齊,田氏為將,由於田穰苴治軍嚴整、執法不阿、精於兵法和勇於徵戰,從而大勝晉燕聯軍,收復失地,後升任大司馬。田穰苴解職後退居家中,研究兵法並總結自身的實踐經驗,撰寫兵書,不久病發而死。在他死後一百五十年左右,齊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兵法,將他的遺著附在其中,因此稱《司馬穰苴兵法》,從而使得古本《司馬法》得以充實和完善,正式形成一部內容繁複、思想精深的兵書而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