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雷射器

反雷射器

反雷射器採用紙一樣薄的矽片,通常就可吸收約20%的入射光,幾乎可以吸收所有945納米波長的光,並轉化成熱能,

機器簡介

反雷射器或叫相干完美吸收器,其中,發出的雷射束變成了射入的雷射束,光進入吸光材料,而不是從光放大材料中射出。反雷射器或叫相干完美吸收器,其中,發出的雷射束變成了射入的雷射束,光進入吸光材料,而不是從光放大材料中射出。

反雷射器採用紙一樣薄的矽片,通常就可吸收約20%的入射光,幾乎可以吸收所有945納米波長的光,並轉化成熱能,一束雷射照射是要產生一連串的光子,這些光子到處反射,但就在一個放大光線的材料內部,之後,就從一端或兩端射出。2010年,道格拉斯•斯通(DouglasStone)在耶魯大學和他的同事發明了一種方法,可以逆轉這一過程,他們所採用的材料是吸收而不是放大光線。

耶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世界上首台反雷射器(anti-laser)。與雷射器發射雷射不同,反雷射器能通過光束間互相干涉從而完全被消耗掉,達到將光束吸收而不是發射的目的。這一發現將為光學計算和放射學套用領域新技術的發展鋪平道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據介紹,CPA理論上可以吸收99.999%的光,但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目前只能吸收99.4%。電腦模擬證明,CPA的大小也可以從現在1厘米發展到6微米(相當於人頭髮粗細的1/20)。

研發原理

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曹輝(HuiCao)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做到的正是這一點,他使用了一塊110微米寬的矽板。他們製成的反雷射器,叫做相干完美吸

研究人員選擇了雷射的波長,這樣,光波照射到矽板外面,這一光波源自雷射束,正好有恰當相位的波傳輸著穿過材料,從而捕捉這種光進入矽板內。研究人員選擇了雷射的波長,這樣,光波照射到矽板外面,這一光波源自雷射束,正好有恰當相位的波傳輸著穿過材料,從而捕捉這種光進入矽板內。

光器(coherentperfectabsorber), “只要調整特定相位,光束就會奇蹟般地就會變“黑”,就在這個狹窄的波長範圍,”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道格拉斯•斯通說。“這是一個驚人的訣竅。”
紙一樣薄的矽片通常就可吸收約20%的入射光,但小組表明,在此裝置中,矽片幾乎可以消除所有945納米波長,研究人員選擇了雷射的波長,這樣,光波照射到矽板外面,這一光波源自雷射束,正好有恰當相位的波傳輸著穿過材料,從而捕捉這種光進入矽板內。
理論上說,反雷射器可以吸收99.999%的入射光。目前的這台相干完美吸光器,是一種概念論證樣機,其中的矽可吸收99.4%的近紅外光(near-infraredlight),這種光的波長998.5納米,矽可把它們變成熱能。

研發歷史

1960年7月美國科學家梅曼發明了第一台雷射器,是指將窄幅頻率的光輻射線,通過受激輻射放大和必要的反饋共振,產生準直、單色、相干光束的儀器。目前雷射器使用的增益媒介大多是砷化鎵半導體,用以產生一束聚焦的相干光束,這種光束有相同的頻率和振幅,且運行方向一致。
耶魯大學物理學家道格拉斯·斯通和他的研究團隊曾於去年夏天發表過關於反雷射器的理論文章,認為這種裝置可以用這種最普通的半導體材料製成,因為傳統雷射器通過一種所謂的“增益介質”(如半導體材料)產生聚焦光束,而斯通的裝置通過矽這種具有吸收作用的“減益介質”捕獲光束,然後將其轉化為熱能,他將他的這項發明發表在《科學》雜誌上,他在電話訪談中說:“這種裝置本質上就像是發射反作用的雷射。” 通過與同事曹輝(音譯)的實驗小組合作,研究團隊最終研製出了一台功能性反雷射器,並將之命名為相干完全吸收器(coherentperfectabsorber,簡稱CPA)。CPA將兩束相同頻率的光集中於含有一個矽晶片的諧振腔中,矽晶片作為“損耗媒介”捕捉光波,直到光波在往返振盪過程中被完全吸收並轉化成熱量。
研究人員用裝有普通矽晶片的CPA演示了吸收近紅外線放射物的效果。他們希望通過對諧振腔和損耗媒介的不斷完善,CPA能夠吸收可見光和一些紅外波段,以套用在光纖通訊中。

適用領域

斯通教授表示,他相信CPA有一天會套用於下一代計算機——光學計算機的光學開關、探測器及其他部件。另外也可運用於醫用放射學領域,利用CPA原理將電磁輻射對準人體組織中很小的某個區域,用來治病或者成像。

未來計算機可能使用光來傳輸信號,這樣可以高效地在處理器晶片之間傳輸。反雷射器可以用來調節這種光照的強度,或把光信號轉換成電子形式,進行晶片上的處理,研究人員說。

這種裝置看來可以結合雷射,形成“光開關”電路,也可能作為一種首選武器,用於對抗科幻中的敵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