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塞曼效應

反常塞曼效應

反常塞曼效應是指在弱磁場中的原子,由於磁場足夠弱,因而自旋軌道耦合能量不能忽略;原子能級的精細結構因弱磁場的存在而進一步發生分裂,稱為反常塞曼效應。普雷斯頓(T.Preston)在1897 年首先報告了鋅和鎘原子在弱磁場中的反常塞曼效應光譜。在引入電子的自旋軌道耦合能後,反常塞曼效應得到了圓滿的解釋。

簡介

反常塞曼效應: 只有自旋為單態,即總自旋為0的譜線才表現出正常塞曼效應。非單態的譜線在磁場中表現出反常塞曼效應,譜線分裂條數不一定是3條,間隔也不一定是一個洛侖茲單位。例如鈉原子的589.6nm和589.0nm的譜線,在外磁場中的分裂就是反常塞曼效應。589.6nm的譜線是2P1/2態向2S1/2態躍遷產生的譜線。當外磁場不太強時,在外磁場作用下,2S1/2態能級分裂成兩個子能級,2P1/2態也分裂成兩個子能級,但由於兩個態的朗德因子不同,譜線分裂成4條,中間兩條是π線,外側兩條分別是σ+線和σ-線。589.0nm的譜線是2P3/2態向2S1/2態躍遷產生的,2P3/2態能級在外磁場不太強時分裂成四個子能級,因此589.6nm的譜線分裂成6條。中間兩條π線,外側兩邊各兩條σ線。

特點:

對於價電子為單電子的原子,由於自旋效應,會導致其磁矩在磁場當中產生一個附加的能量,對應角動量量子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能級,這樣的結果是能級分裂,即為塞曼分裂

鹼金屬原子能級偶數分裂

光譜線偶數條

分裂能級間距與能級有關

原因:

電子自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