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為粉碎日偽軍“掃蕩”所進行的以軍事打擊為主的鬥爭。侵華日軍為鞏固和擴大占領區,採取“分進合擊”、“鐵壁合圍”、“梳篦拉網”、“輾轉抉剔”等戰術,對抗日根據地不斷進行“掃蕩”,並實行極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企圖消滅抗日力量。抗日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廣泛的民眾性游擊戰爭。正規軍一部結合地方武裝、民兵堅持內線鬥爭,發動民眾以空室清野手段對付日軍的三光政策,並運用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消耗、疲憊日偽軍;同時將主力部隊適時轉至外線,襲擊日偽軍守備薄弱的據點和交通線,迫使“掃蕩”的日偽軍回撤。在其分兵“清剿”或撤退時,主力部隊及時返回抗日根據地,協同內線部隊用伏擊、側擊、追擊等手段予以打擊,粉碎其“掃蕩”,並乘機拔除殘留於抗日根據地內的據點,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相關詞條
-
鹽阜反“掃蕩”
鹽阜反“掃蕩” 正文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在江蘇省鹽城、阜寧...。 為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新四軍軍部及時向各部隊發出反“掃蕩”作戰指示,要求第 3師立即擬定鹽阜區反“掃蕩”作戰計畫;同時要求第1、第4師...
鹽阜反“掃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近現代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奪目的一段歷史戰爭記載。
簡介 背景 戰爭過程 點評 -
冀中區“五一”反“掃蕩”
1942年5~6月,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打敗日軍大規模“掃蕩”的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使中國華北地區成為其擴大侵略戰爭的“兵站基地”,對各抗日...
冀中區“五一”反“掃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淮海反“掃蕩”作戰
新四軍在蘇北抗擊日偽軍“掃蕩”的戰鬥。1942年11月14日開始,日軍第17師團1個旅團和偽軍第36師共7000餘人,分五路對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分進合擊...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
淮北反“掃蕩”作戰
淮北反“掃蕩”作戰,新四軍在淮北抗擊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戰鬥。
詳細經過 -
蘇北反“掃蕩”戰鬥
蘇北反“掃蕩”戰鬥是指1941年7月20日到8月20日新四軍在蘇北和蘇中反擊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共進行大小戰鬥135次,斃傷日偽軍1...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
大悟山反“掃蕩”
大悟山反“掃蕩”,共殲敵200餘人,粉碎了日偽軍合圍企圖,鞏固了大悟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大悟山反“掃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太岳區1943年秋季反掃蕩作戰
1943年10月至11月,太岳區1943年秋季反掃蕩作戰。中國八路軍太岳軍區部隊在山西省沁源、平遙、安澤地區 此役,八路軍作戰720多次,共斃傷日偽軍3...
詳細經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