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Human Original consciousness
又稱:人類原意識
概念原意識的定義,直接來自於人類的動物特性,是人的意識和動物意識的共性部分。原意識是現代哲學提出的全新概念,以區別於以往的哲學概念(比如胡塞爾等人也定義過原意識)。因為目的和來源的定義不同,原意識概念也不同於精神分析學派的“潛意識”概念。之所以要從動物性的角度提出人類原意識,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深層次地剖析人類意識本原、分析人類情感。
人的行為,遵循後果效應模式。原意識決定人的行為衝動——或者說原意識主宰人的所有欲望,而人的思想,則負責判斷這一個行為衝動是否被執行。若原意識的行為衝動得到執行,人就獲得欲望滿足、獲得快樂;否則則感受到痛苦。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原意識是現代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當個體人的思想,不能掌控其原意識產生的行為衝動的時候,那就是獸性占據了主導地位,我們就叫做“行為失控”,在醫學上稱之為精神分裂。從原意識和思想的角度去建立心理學體系,比以往的潛意識體系、行為主義體系、人本心理學來得更直接、更深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矛盾,就是人的思想和人的原意識的矛盾;也就是人的動物性慾望和人的社會性道德約束之間的矛盾。人類痛苦的根源,就在於其動物性和社會性很難獲得平衡所引起。
人類原意識,可以分為五類:
一、生存意識
二、繁殖意識
三、群體意識
四、移植意識
五、條件意識
其中:
生存意識和繁殖意識,也是生物的本質意識,決定了人類的生存欲望。生存意識通常包括:基本生理感知例如疼痛、眩暈、痛苦、飢餓、乾渴、勞累、煩躁、危險感等(及其對應的愉悅性感受);繁殖意識主要包含性慾以及求偶狀態時的所有針對性感知和反應。
群體意識,是群居生物的典型意識。人類從古猿群進化而來,因此同樣也獲得了這一類意識。群體意識最大的情感代表是“孤獨”,是一種孤立時的焦躁和危險感。
移植意識,是高等生物尤其是群居生物所擁有的意識,是生物“自我意識”衍生出來的一類潛在意識。移植意識通常包含低層次的愛欲、憐憫、審美、(音樂/藝術)共鳴、幸福/滿足感等等;移植意識經過與社會意識的交融後,可以升華為純粹的愛、奉獻等人類美好的情感。
條件意識,是生物出於適應和改造環境的本能而獲得的一類意識,這類意識可以使人類在特定的條件或環境下產生巨大的潛能。條件意識的代表性情感有哭、笑、好奇心、行為習慣、惰性、貪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