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松海峽大橋

厄爾松海峽大橋

厄勒海峽大橋(Oresund Bridge),亦譯作“厄爾松海峽大橋”,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此橋由丹麥、瑞典兩國合資興建,橫穿厄勒海峽,連線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馬爾默的一條交通線,全長16公里,是全球第十大橋。

基本信息

概述

厄爾松海峽大橋厄爾松海峽大橋

厄勒海峽大橋(OresundBridge),也稱厄爾松大橋,連線哥本哈根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於1995年開始動工。全球第十大橋。

厄爾松大橋的東橋建有200米高的中央橋墩和57米高的船舶通過空間,保證過往海峽的船隻從橋底順利通行。大橋工程經過兩國政府的認真論證和調查研究,對確保大橋不影響進入波羅的海的水流及減少對海洋生物破壞等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厄爾松大橋西部的起點哥本哈根國際機場早就進入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如擴建機場、修建連線市中心的公路、鐵路,建設新的國際列車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將使哥本哈根國際機場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擴大客貨流量,進一步加強丹、瑞兩國和它們與歐洲大陸的聯繫。歐爾松大橋完工後,它所連線的丹麥東部地區和瑞典南部地區將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國際性都市群最密集、經濟最活躍、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大橋建成後兩岸的交流量增加了四倍,而丹麥遷往瑞典的人數也翻了六番。

設計特點

厄爾松海峽大橋厄爾松海峽大橋

該橋全長16公里,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西側的海底隧道長4050米,寬38.8米,高8.6米,位於海底10米以下,由五條管道組成。它們分別是兩條火車道、兩條雙車道公路和一條疏散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寬敞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長4050米,將兩側工程連在一起。東側的跨海大橋長7845米,上為4車道高速公路,下為對開火車道,共有51座橋墩,中間是斜拉索橋,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橋。

厄爾松大橋的諮詢設計工作由丹麥和瑞典的科威、維比比兩家公司共同承擔。其建造與大貝爾特橋類似,在海峽中建造一座1.3平方公里的人工島,為避免干擾飛向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的飛機航線和為國際航運留出通行水道,靠近哥本哈根的西端為鐵路與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東端為公路和鐵路合用橋。

榮譽

厄勒海峽大橋(Oresund Bridge),亦譯作“厄爾松海峽大橋”,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此橋由丹麥、瑞典兩國合資興建,橫穿厄勒海峽,連線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馬爾默的一條交通線,全長16公里,是全球第十大橋。厄勒海峽大橋

厄爾松大橋於2000年6月建成完工,並於7月1日正式通車。其工程投資將通過徵收過橋費收回。厄勒海峽大橋獲得國際橋樑與建築工程協會頒發的“傑出建築工程獎”。用以獎勵它在工期、環保等方面的成就。
正式通車前,丹瑞兩國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該橋被稱為“瑞典通向歐洲的大橋”。大橋的開通,將使北歐地區成為歐洲著名的教育、科研和商業中心之一。
厄勒海峽大橋的通車,使瑞典和丹麥人民近100多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哥本哈根市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是20世紀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據統計,1956年,有1100萬旅客從厄勒海峽經過,1967年時達到2400萬人。

效益

以1990年價格計算,歐爾松大橋建設工程的預算為210億丹麥克朗。橋梁建成通車後預計日車流量為1萬輛,隧道設計能力為日車流量3萬輛,經提高通風能力後,可以繼續提高車流量50%。

協定

自1886年始,瑞典和丹麥兩國專家就提出過建立海峽聯接方案,但對建大橋還是建跨海大橋一直研究考證。1991年,瑞典和丹麥正式簽訂建橋協定。每輛小轎車須付過橋費230丹麥克朗。如過橋者購買賣月票,則每月需付3400克朗。一些司機認為過橋費太高。還有的司機認為橋上不讓超車,影響車速,因此情願從其他地方乘輪渡過厄勒海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