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發展
據統計,該市場開放7年來,總成效額達3億多元,其中1987年為7800萬元,比1986年的6850萬元增長了13.8%,成為居民、遊客購物觀光的重要場所。1987年,即轉業路小商品市場進一步完善“三定六包”(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和包管理、包秩序、包服務、包宣傳、包衛生、包統計)崗位責任制,並對攤戶實行“入市登記,攤位定點,人員定位,對號入市亮證經營,明碼標價,佩戴入市交易證,懸掛攤戶意見箱”等管理,引導攤戶開展“文明經商”活動,教育攤戶致富不忘國家,使市場管理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1984年至1987年共收到表揚信37000多件(條);攤戶認購國庫券87萬元,為社會福利事業捐款10餘萬元;攤戶拾金不昧3900多起,價值14萬餘元。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等先後視察過該市場,並給予較高的評價。1987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先後被評為市、省和國家工商系統“文明市場”。
“地下商業”是青島頗負盛名 的一大特色,青島市內主要有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龍山地下商業街,火車站益群地下商業街,中山商城,以及匯泉地下商業街。提起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青島市民廣為熟知,也是大家經常光顧的地方。即墨路小商品批發市場歷史悠久,是改革開放最早時期形成的,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和當時武漢的漢正街齊名。
即墨路走出島城上世紀首批百萬富翁
高高低低的道路,不到 15米寬,有 300多米長,兩側是破舊的樓房,幾個小服裝店和服飾配料店還開著,卻看不到幾名顧客。這是近日記者在即墨路上看到的情景。很難想像, 20多年前,這裡就是名揚全國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郭先登教授介紹說,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產生了青島第一批個體戶,也孕育出第一批百萬富翁,他們成為改革開放的首批受益者。
逼出來的第一批小商販
“第一批個體戶都是逼出來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福盛所長表示。而當年曾經在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練過攤、現在還在小商品市場做箱包生意的冷延樂、田德智也這么認為,如今這兩人是市北區個體私營協會的會長和副會長。
“1981年我18歲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家裡兄弟姐妹又多,沒有活乾,就到青島來投奔我大爺。”田德智介紹說,當時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還是以倒騰勞保用品為主,把國營企業里職工用不完的手套、腳踏車套、大金鹿’的車座,低價收購後高價出賣。在兩棵樹中間掛一根繩,就算是攤位,每天用獨輪車推著來,再推著回去。
“在箱包廠工作的大爺,給了我 126元錢的貨,我賣完後再去進。”田德智回憶說,當時 5元錢進的包,國營商場賣 5.75元,他們只賣 5.5元、 5.3元,相當於給廠家代銷。冷延樂介紹說,如果家裡條件富裕或者有其他的門路可走,他不會到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擺攤。而正是由於沒有退路,他們敢想敢幹,才使得即墨路小商品市場一步步壯大。
敢打敢拼叫響半箇中國
1981年到1983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經營的商品仍然以本地產品為主,賣的是社區加工的服裝和青島國棉廠、服裝廠生產的布匹。 1983年市場擴大到周邊幾條街之後,他們進貨的渠道也逐漸擴展到廣州、上海。“電視上流行的服飾,一星期就能到青島,上海有什麼新款式, 3天之內就能到各個小攤。”冷延樂認為,正是小商販們為滿足顧客對潮流的追逐,才使得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逐漸叫響。
冷延樂介紹說,由於當時交通工具不發達,他們到外地進貨也非常辛苦。到上海一般都是坐船去, 6.8元的底層票, 40多人無論男女全躺在蓆子上。“天氣熱時,船艙里的溫度有三十六七攝氏度,根本就睡不著;船上飯又貴,我們都帶著那種煮乾的麵條,餓了用水泡著吃,後來吃得大家都吐酸水。”他們就這樣把上海最流行的時裝、最時尚的飾品,老鼠搬家式地帶到了青島。
後來,大家把進貨的渠道改到廣州,由於那裡製造業發達,產品進價低,貨物品種多,款式和質量都比較好。由此,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僅吸引了煙臺、威海等山東半島的進貨者,也引來了河南、湖北、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小商販,成為北方地區的小百貨集散地。
曾經連走路都覺得畏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家最看好的是國營企業和大集體企業的工人,我們這屬於不務正業。”田德智告訴記者,他剛剛開始在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擺攤的時候,賣東西都躲到一邊,看到老家即墨的人來了,乾脆裝著是來玩的。“名聲不好,擔心娶不到媳婦。”他這樣解釋。由於社會思想轉變得慢,有些人仍然認為他們是投機倒把。
“1992年之前,我們雖然也賺了點錢,但是走路都覺得畏縮,抬不起頭來。”冷延樂說,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他才敢在回高密老家時介紹自己是小商販,而個體戶也逐漸從貶義詞發展成中性詞。
1983年、1984年的時候,基本上每月都能賺 400多元,就連在路邊賣茶水的老大娘,一個月都能賺 200多元,這在當時是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主要是社會的需求大,一下子激發出來了,凡是到南方進貨的,基本上都能賺錢。”田德智說, 1989年他每個月都能賺 1000多元,感覺像是在做夢。“當時一萬元能幹什麼呢?你把它存到銀行里不用動,一家四口光吃利息就可以了。”冷延樂介紹說,他們確實有“做夢在數錢、賺錢像做夢的感覺”。
成商界精英“培訓基地”
1997年退路進室以後,一部分業戶從即墨路遷移到聊城路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而周邊的李村路、濟寧路、濰縣路 ,包括中山路,也逐漸衰落了。“如果 1997年能夠在即墨路原址重建,應該不是這個樣子。一些當年在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擺攤的老商戶認為,即墨路和周邊的市場是自發形成的,但是還比較脆弱,退路進室後隨著眾多商家的撤離,周邊市場衰敗得也快。
“其實早在 1997年之前,一批在這裡富裕起來的人,手裡的大把資金沒處用,就開始向外投資,轉向其他行業了。”冷延樂介紹說,當時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造就的一批百萬富翁,目前已經是島城有名的中高檔餐飲企業、大服裝公司的當家人。
“紅領西服、海恩服飾、新龍源大酒店、小紹興酒店等知名企業的老闆,當時都是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的個體戶”,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管理所張福盛所長這樣說。
“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冷延樂說,目前在市北區政府的扶持下,即墨路小商品市場也正在進行改造 ,改造預計 6月底完工。除原本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外,新建的富地商城也將成為即墨路商圈的另一個核心地塊。屆時即墨路區域將成為連線小港灣和遼寧路商圈的重要紐帶,而即墨路也有望憑藉聊城路、臨清路、市場三路等商業街成為一個新的商業聚集區。
途經線路:2路、5路、205路、212路、214路、218路、222路、301路、305路、308路、320路、325路、366路、機場巴士2號線、隧道1路、隧道3路、隧道5路、隧道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