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東海關

即墨東海關

1865年,東海關在金口、青島口設分關。 1897年,德國人勘察金口與青島後,決定選擇青島而放棄金口作為侵占目標。 1899年7月,清廷在青島設膠海關,即墨東海關以及其他常關分卡劃歸膠海關,膠海關已處於“龍頭”領先地位。

明朝天啟年間(1621年至 1627年)。金口古港開放,立即成為山東半島最著名的通商港口。 1858年6月《天津條約》簽訂,英國人將通商口岸由登州改為煙臺,清廷設定煙臺東海關,專司中外稅務。1865年,東海關在金口、青島口設分關。《即墨縣誌》記載:“金家口、青島口海船安裝貨物抽取稅銀,盡征盡解,無定額。”因此時青島口的業務量大增,於是,在女姑口、滄口、沙子口等地設定分卡或代辦處。
即墨東海關

1897年,德國人勘察金口與青島後,決定選擇青島而放棄金口作為侵占目標。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強占青島。 1899年7月,清廷在青島設膠海關,即墨東海關以及其他常關分卡劃歸膠海關,膠海關已處於“龍頭”領先地位。
東海關遺址在金口村東部,村民介紹,東海關與金口天后宮相距三里地,也就是以前相當有名的東南山山前。上世紀七十年代,臨海而建的東海關旁邊,尚開得進舢板,仿佛一夜間,丁字灣以及金口港被五龍河、蓮陰河、南仟河淤泥堵塞,從東海關遺址遠望,竟然見不到海的蹤跡,昔日著名港灣,只余大片灘涂,真是“滄海變桑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