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幫助家長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解答成長中的困惑和疑問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年教育精粹
英國王室指定家教書,“精英搖籃”伊頓公學必讀經典
青春期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生理的巨大變化,心靈的動盪不安,無論是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還是對家長來說,這都是一個充滿磨練和挑戰的“狂風暴雨”的時期:身體的變化原因何在?怎樣呵護髮育中的身體?如何避免沾染不良習慣?如何引導面對生理變化充滿困惑惴惴不安的心靈?孩子的疑惑和困擾,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解答和指導,很可能將他們引入歧途;家長們對青春期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也必須採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本書是美國著名教育學家西爾韋納斯?斯道教授根據多年教學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幫助孩子和家長理解青春期,讓孩子能夠順利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對話體的形式,通過作者和一個小男孩的談話,用通俗、幽默的筆法,平等、善意的交流,替父母解答孩子的隱私問題,幫助家長洞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又從青少年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困惑,教會孩子如何從長輩的經驗中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解開心中的困惑,重拾自信、勇氣,開創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蘇菲的世界》的作者看到本書後,才決定採用這種故事性的筆法進行創作。本書自出版後再版數十次,成為暢銷百餘年的親職教育書。
目錄
序一 為人父母的第一要務 / 001
序二 解答男孩子們的困惑 / 015
引 言 寫給小哈利/ 001
第1章 生命繁衍是自然的偉大創造 / 005
生命起源,本來就是個自然且嚴肅的問題。回溯到混沌初開之時,生命造始。“製造”和“創造”的區別何在?自然從一無所有中創造出一切來。自然在某些物種裡面保留了力量去創造其他生命,賦予它們生殖繁衍的本領——近乎於創造力的本領。
第2章 植物的繁衍方式 / 013
植物爸爸、媽媽和孩子。“雄性加雌性創造出來新生命”。長在同一根莖上的植物爸爸和媽媽。看看植株成熟之時,它們結出的種子。田野里,玉米媽媽吐絲,玉米爸爸抽穗,風和昆蟲助它們授粉。如果自然不賦予植物繁殖能力,那些蔬菜、穀物就不復存在了,人類和動物也會死於饑荒。
第3章 牡蠣和魚類的繁衍方式 / 019
植物的生命因繁殖得以延續。生命有機體根據繁衍方式的不用,可分為有感覺的和無感覺的兩種。有感覺的生命繁衍時,用卵代替種子。牡蠣爸爸和牡蠣媽媽是雌雄同體的,而魚則恰好相反。魚媽媽產完卵,魚爸爸在卵四週遊來游去,藉助水流讓卵受精,水和陽光是孵化魚寶寶的助手。
第4章 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繁衍方式 / 027
部分章節
當我們呱呱墜地的時候,自然並沒有把我們今後需要的全部能力馬上都賜予我們,因為那時的我們還用不到。等到我們需要的時候,它自會慷慨賜予。嬰兒降生之初,還不需要牙齒,所以自然會在一兩年之後才給我們幾顆,之後幾年裡,隨著我們的需要,牙齒會越長越多。最開始的時候,牙齒藏在牙床裡面,以胚胎形式存在著,當嬰兒長大一點,需要用牙齒來咀嚼食物的時候,就會萌發出來。同樣,身體健康的男孩子的生殖系統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直到十四五歲的時候,才會甦醒過來開始發育,通過一段時間的變化,男孩就變成了男人。
這些變化,一般都發生在14到20歲,但最明顯同時也是最讓人尷尬的階段是14到18歲這段時間。這種變化對男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男孩對這方面的知識一無所知,很容易誤入歧途犯下大錯,毀了自己的一生。男孩子一定要了解這些知識,這樣當他們面對這種新的體驗和尷尬的狀況的時候,才能心中有數,泰然處之。
這種變化發生的速度很快,而且非常明顯,但是它帶來的後果卻要等到一兩年之後才能看到。生理和心理的這種巨大和隱蔽的內部變化,一般發生在10到21歲這段時間,這是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到了25歲,性別特徵完全發育成熟,這種改變才算完成。
當我們小的時候,生殖器官還在沉睡中沒有醒來和發育,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並沒有太大區別,但當他們在14歲前後進入青春期後,性別特徵就開始出現了,男孩更有男子氣概,女孩也更有女性氣質。青春期的男孩子開始逐漸褪去少年的青澀,身體快速地成長發育,肩膀變寬,胸膛變厚,稚嫩的童音變得低沉有力,皮膚變得粗糙,開始長出鬍鬚,骨骼變得堅硬,生殖器官開始發育,智齒也會在幾年之後長出來。
這些變化發生之初,男孩子通常會覺得尷尬不已,聲音變得沙啞,手和腳看上去也挺礙眼的樣子,無論在家還是在其他地方,都變得敏感害羞。他覺得自己好像換了個人,渾身充滿著自己也解釋不清的新的躁動和渴望;對陌生人,特別是女性的言行舉止變得禮貌而紳士;開始尋找同齡的女孩子做朋友。他們的天性中的一部分開始覺醒,正是這部分天性讓他們變得更高尚更完美。
但也就是在這時,性衝動也出現了。如果男孩子無知愚昧,道德觀淡漠,或者受到周圍壞朋友的影響,就很可能面臨很嚴重的危險。也是在13到20歲的這段關鍵時期,男孩子很容易變得暴躁易怒,開始不聽父母的話,變得叛逆,渴望衝破束縛,甚至離家出走。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變化都覺得難以理解——他們忘了自己也曾經這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