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坐

危坐,指端坐。《管子·弟子職》:“危坐鄉(向)師。”

詞語】:危坐
拼音】:wēi zuò
釋義】:
(1)指端坐。《管子·弟子職》:“危坐鄉(向)師。”
(2)亦指坐時敬謹端直。《史記·日者列傳》:“獵纓正襟危坐。”
【詳細解釋】
古人以兩膝著地,聳起上身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嚴肅恭敬。後泛指正身而坐。
《管子·弟子職》:“危坐鄉師,顏色無怍。”《文選·東方朔》:“吳王戄然易容,捐薦去幾,危坐而聽。” 呂延濟 註:“危坐,敬之也。”《新唐書·陸羽傳》:“﹝羽﹞得 張衡 《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羣兒囁嚅,若成誦狀。”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田)穰苴端然危坐,並不起身,但問:‘監軍何故後期?’”吳組緗 《山洪》九:“三官危坐在尾艙藳草堆上,無心無緒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