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克里希納(S.M.Krishna)上周訪問美國,獲美國政府高調接待,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更指出,通過戰略對話機制,美印兩國的夥伴關係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美印關係將成為21世紀“決定性夥伴關係”。
印度前職業外交官M K Bhadrakumar在網上亞洲時報撰文指出,美國有強烈理由拉攏印度成為忠實盟友,但印度小心衡量當中利弊,與美國走近同時,應會維持與中國的自主外交政策。
文章擇譯如下:
Bhadrakumar認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打破慣常禮節,出席由國務卿希拉蕊(Hilary Clinton)主持的開幕禮,親自會見克里希納。這說明了歐巴馬將印度放在其外交政策的首要位置。
而北京方面,亦密切關注美國這一舉動。美國將印度定位為新國際秩序下的主要戰略夥伴,正是美國重新調整與俄羅斯關係的時候。同時,中國東北外交正處於逆風狀態,韓國和朝鮮正為天安號事件爭持不下。
究竟這對北京來說有多少值得憂慮?若認真分析,美印關係正是風光無限,歐巴馬政府已認識到,沒有印度成為親密夥伴,美國在21世紀的國際舞台上將沒有將來。實際上,這是布希政府外交思維的延續,為了國家利益,決心要將印度捧為一級強國。
不過克里希納今次外訪,並沒有為新德裡帶來任何實際得益,在美印之間,阻隔著巴基斯坦的問題,美國現今還未敢對其動手。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相信,巴基斯坦是恐怖主義下的受害者,而不是印度聲稱的行兇者。
美國所以抬舉與印度關係,三個原因可以解釋。
首先,印度能幫美國應付若干外交政策的挑戰,包括氣候變化、伊朗問題、阿富汗駐軍問題及推動核不擴散。
近來印度的外交政策論述修正,致力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引起美國不安。例如中印在氣候峰會上的合作,將了美國一軍,令美國的外交政策處於不利情況;至於伊朗核問題,印度亦採取相對獨立的政策,歡迎土耳其、巴西及伊朗的濃縮鈾互換協定,大大損害了美國的外交利益;而美軍能否處理好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合作十分重要,因此美國必須處理好印巴關係。
其次,美國需要印度龐大的消費市場,吸納國內出口,重振國內經濟。在美印戰略對話當日,美國官員要求印度容許美國貨更容易打入當地市場,包括軍售、核商業、教育,農業及能源等。
美國願意放寬敏感技術出口印度,確實為兩國軍事合作帶來更多憧憬。美國政府感到辛格的外交政策不會永恆不變,故加快與印度的合作深度。現時印度政府正著手立法,容許美國進入印度核商業及教育市場、容許美軍使用印軍基地作運輸用途及容許更多投資等。
最後,Bhadrakumar認為歐巴馬希望印度能成為盟友,打造新的國際秩序,令民主制度在亞洲能開花結果。美國國務院次卿William J Burns在今個月初亦有提到。
新德里需要評估,它需要與美國在這個21世紀,維持一個怎樣的關係,如何能在與美國合作得到所需利益時,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這絕不是一個簡單任務,因為美國是衰落中的強國,政策缺乏連貫性,而中國是崛起中但難以相處的鄰居。
簡單來說,印度應會在中美互相依靠的框架內,小心衡量地緣政治的長遠利益。若有選擇,印度會在不受美國影響下,追求與中國關係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