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的代表戰鬥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歷史事件
1930年3月31日,一艘嶄新的波特蘭級(PORTLAND)重巡洋艦在美國新澤西州卡姆敦紐約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該艦的贊助人是已故參議員托馬斯·塔加特(Thomas Taggart)之女——露西·塔加特小姐(Lucy Taggart)。1931年11月7日,該艦下水,舷號CA-35。由於贊助人曾擔任過印第安那波利斯的市長,因此該艦遂被命名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號(USS Indianapolis)。
按照海軍的傳統,艦員們都把這艘排水量9000噸的重巡洋艦親切地稱為“印地(Indy)”。“印地”標準排水量9950噸,艦長610英尺,寬24英尺,高66英尺,裝有8英寸主炮(203毫米艦炮)9門,5英寸副炮8門,4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8座。“印地”水線部分裝有5英寸厚的裝甲帶,炮塔及甲板裝甲厚度為2.5英寸,指揮塔裝甲厚1.25英寸,主機功率107000馬力,4軸推進。最高航速32.7節,艦員621人。
1932年11月15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費城海軍基地加入現役,首任艦長是約翰·M·斯麥利(John M. Smealli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羅斯福總統和高級軍政要員多次乘該艦視察和出訪。珍珠港事件後,該艦加入太平洋艦隊參戰。
二戰後期,作為美國海軍名將斯普魯恩斯將軍率領的第5艦隊旗艦參加過許多重要海戰,如馬里亞納群島登入戰、襲擊日本本土、硫黃島登入戰役、沖繩島戰役。
1945年3月31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艦遭遇日本“神風”特攻自殺飛機的攻擊,艦體被炸開兩個大洞,迫使斯普魯恩斯將軍不得不將“新墨西哥”號戰列艦改為艦隊旗艦。
1945年7月,該艦完成運送核子彈的任務。
1945年7月30日,就在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夕,載有1200多名美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執行完一項決定戰爭進程的使命之後,駛往太平洋西部的菲律賓海蒂尼安島時,突然遭到了2英里外的日軍伊-58號潛水艇的魚雷襲擊,船上1200名美軍僅有317名死裡逃生,從而造成了800多人喪生的慘劇,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