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來源
來源一
因為這座山的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岩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
來源二
還有一說是,這裡山上鷲鳥很多,故而得名。當年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之後,與弟子來到這裡,當地摩揭陀國國王曾請佛祖和眾弟子到山峰附近的一座竹園中住宿這裡群峰之間有一個橢圓形的谷地,是古印度摩揭陀國都城王舍城的遺址。
佛教淵源
山頂上有一座古平台,是當年佛祖與諸弟子結集和講經說法之地。相傳,如來曾在這裡講過著名的《法華經》,如今這裡只剩下了一塊光禿禿的基石。通往平台的崎嶇山路上還建有一座石橋,橋頭立有“靈山橋”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當年眾僧居處修行所在。
山頂還有一座白塔,塔前石香爐上刻有中文“靈山”二字。中國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雲遊到此。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寫靈鷲山的景色時寫道:“接北山之陽,孤標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台,空翠相映,濃淡分色”。
不管其來歷如何,此山卻是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居住近五十年,修行、講法和集結弟子的地方。靈鷲山與中國還有一段淵源。中國杭州靈隱寺後面有一座飛來峰,關於此山的名稱由來,相傳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來杭州,看到這山千洞百孔,怪石嶙峋,和故鄉的靈鷲山形貌相似,就說這是從印度飛來的,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