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
印度棱龜的龜殼高企,呈蓋形,
龍骨
第三節
龍骨在第三節脊骨的結節完結。後邊緣有輕微的鋸齒。頸背殼細小及呈方形。第一節脊骨的形狀各有不同,成年的前方較窄及有彎曲的側線,幼龜的則有直的側線。第三節脊骨向後突起,接觸到較長的第四節脊骨。第五節脊骨較其他的都要闊。胸甲很大,幼龜的兩側起角。喉部與肱骨的接縫成直角。腋窩及腹股溝很大。頭部中等,吻短。顎骨邊有鋸齒,上顎中央沒有鋸齒。上頜骨牙槽面在近內側脊起。下頜骨比眼窩直徑短。四肢有鱗片。龜殼呈橄欖色,幼龜有一些黑點,尤其是在頭三節脊骨的後邊。成年的龜殼較為一致。胸甲呈橙色或紅色,有黑點,邊緣褐色及有黃色外邊。頭部黑色,顎部及兩側橙色。頸部黑色而有黃線,四肢呈深橄欖色及有黃點。龜殼長達9吋。雄龜較雌龜鮮艷,尾巴也較長及厚。雌龜則較為大隻。
龜質
第一節脊骨的形狀各有不同,成年的前方較窄及有彎曲的側線,幼龜的則有直的側線。第三節脊骨向後突起,接觸到較長的第四節脊骨。第五節脊骨較其它的都要闊。胸甲很大,幼龜的兩側起角。喉部與肱骨的接縫成直角。腋窩及腹股溝很大。頭部中等,吻短。顎骨邊有鋸齒,上顎中央沒有鋸齒。上頜骨牙槽面在近內側脊起。下頜骨比眼窩直徑短。四肢有鱗片。龜殼呈橄欖色,幼龜有一些黑點,尤其是在頭三節脊骨的後邊。成年的龜殼較為一致。
顏色
胸甲呈橙色或紅色,有黑點,邊緣褐色及有黃色外邊。頭部黑色,顎部及兩側橙色。頸部黑色而有黃線,四肢呈深橄欖色及有黃點。龜殼長達9吋。
雄龜較雌龜鮮艷,尾巴也較長及厚。雌龜則較為大隻!
生活習性
河床柔軟及有豐富水生植物環境很適合它們居住,印度棱龜會在早上哂太陽,可以幫助它們保持體溫及合成維他命。
印度棱龜是雜食性動物,主要吃鳳眼蘭等水生植物及蟹等動物,它們亦會吃腐肉。
種群分布
印度棱龜分布在巴基斯坦及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及印度河,且也在默哈訥迪盆地出沒。它們是較為寂靜的龜,棲息在較靜的河流、池塘及水箱中。它們也會在半鹹水的海岸出沒。河床柔軟及有豐富水生植物的環境很適合它們居住。
印度棱龜會在早上哂太陽,可以幫助它們保持體溫及合成維他命D。
龜板鑑別
印度棱背龜的腹板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8~12CM,寬5~7CM.外表面黃色,具盾片12塊,除喉盾和肛盾各有一塊較大黑斑外,其餘盾片均有2~3塊黑色斑塊。內表面黃白色,略帶血跡及殘肉。前端微凹陷,後端具三角狀缺刻,兩側均有呈翼裝向斜上方變曲的甲橋(牆板)。各盾片大小排列順序為:腹盾>股盾>肱盾>肛盾>胸盾>喉盾。喉盾與胸盾及股盾與肛盾的接縫呈弧狀變曲。
繁殖周期
雄性印度棱龜在繁殖期前的10月會長出一個細小的結節,可以在示愛時探入到雌龜的泄殖腔,於3月會自行脫落。雄龜在示愛時會游近或攬著雌龜。在孟加拉的印度棱龜會有兩次生蛋期,介乎12月至1月中及2月中至3月末。它們會挖一個14-20厘米深的巢。
印度棱龜每次會生3-14隻蛋。蛋呈白色,長3.5-4.5厘米,闊2.1-2.9厘米,孵化時會變為藍色。孵化期為70-144日。初出生的幼龜龜殼長3.4-3.5厘米,重7克。
印度棱龜是雜食性動物,主要吃鳳眼蘭等水生植物及蟹等動物,它們亦會吃腐肉。
印度棱龜現屬於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保育級別。
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2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不含人工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