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號

卡薩布蘭卡號

卡薩布蘭卡號是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卡薩布蘭卡級(ACV-55,“Casablanca”)

1942年,美國根據當時已確定的太平洋海軍作戰的樣式,預計到它將進一步需要大量的飛機運載艦。此外,當時美國也急需大量的護航航空母艦進行大西洋的反潛戰。同年,美國凱澤造船公司向美國政府提出用S4型專門海軍艦體批量建造護航航空母艦的雄偉計畫。出於應急需要,美國政府立即同意由凱澤公司獨家建造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CVE-55~104);而且要求該公司在12個月內全部動工建造。由於設計方案是按照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採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因此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在1944年全部建成並服役。數量之多和建造周期少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

綜述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隨著戰局的發展,美國總統羅斯福強調要多造護航航空母艦。為此,海事委員會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方案,憑藉美國工業的強大實力,只一年時間,美國船廠便造出了50艘護航航空母艦,並命名為卡薩布蘭卡級。
本級艦全部由在華盛頓州Vancouver的Henry J. Kaiser公司和波特蘭的Oregon S.B. 公司建造。在設計上比博格級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彌補了在惡劣天氣狀況里起降飛機困難的缺點。其中“阿德默勒爾蒂群島”號和“布乾維爾”號各自只用了76天就建造完成,顯示了美國工業的巨大潛力,鬼子知道了恐怕吐血不止。

護航航空母艦除護航外,還時常擔負運輸任務。右頁圖為1944年7月19日在太平洋上拍攝的“夸賈林”號,它的飛行甲板上排滿了大約60架F4U海盜式戰鬥機。該艦裝有SM雷達,上層建築的簡易起吊桿。在飛行甲板的前部,艦員正在裝設防風柵。
卡薩布蘭卡級可算是美國最著名的一級護航航母,不但在建造數量上遠超其他幾級,在戰爭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因航速和裝甲等方面的限制,護航航母一般不直接參加與日軍的戰鬥,多擔負對岸轟炸和支援任務,然而在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六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不幸”地撞上最強大的日本水面艦隊——第一機動艦隊,從而展開了一場小狗斗大象般的戰鬥,詳情請參閱本站關於雷伊泰灣海戰的文章。由於美軍的奮戰,給予日艦隊重創,自身僅損失兩艘護航航母(聖羅號和甘比爾灣號)。
在戰爭中共損失了五艘:俾斯麥海號(CVE-95)、甘比爾灣號(CVE-73)、利斯康姆灣號(CVE-56)、奧曼尼灣號(CVE-79)、聖羅號(CVE-63)。其餘各艦在戰後陸續售賣解體。

各艦簡史

艦名(中文) 英文/編號 建成和除役(沉沒)時間
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ACV-55 珊瑚海 Coral Sea ACV-57 1943年建成、1959年退役
科雷吉多爾 Corregidor CVE-58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米森灣 Mission Bay CVE-59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瓜達爾卡納爾 Guadalcanal CVE-60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馬尼拉灣 Manila Bay CVE-61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納托馬灣 Natoma Bay CVE-62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聖洛 St. Lo CVE-63 1943年建成、1944年戰沉
特里波利 Tripoli CVE-64 1943年建成、1959年退役
威克島 Wake Island CVE-65 1943年建成、1946年退役
白平原 White Plains CVE-66 1943年建成、1958年退役
所羅門 Solomons CVE-67 1943年建成、1946年退役
加里寧灣 Kalinin Bay CVE-68 1943年建成、1946年退役
卡山灣 Kasaan Bay CVE-69 1943年建成、1959年退役
方肖灣 Fanshaw Bay CVE-70 1943年建成、1959年退役
基特昆灣 Kitkun Bay CVE-71 1943年建成、1946年退役
圖拉吉 Tulagi CVE-72 1943年建成、1946年退役
甘比亞灣 Gambier Bay CVE-73 1943年建成、1944年戰沉
奈漢塔灣 Nehenta Bay CVE-74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霍加特灣 Hoggatt Bay CVE-75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加達山灣 Kadashan Bay CVE-76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馬爾庫斯島 Marcus Island CVE-77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薩沃島 Savo Island CVE-78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奧曼尼灣 Ommaney Bay CVE-79 1944年建成、1945年戰沉
彼特洛夫灣 Petrof Bay CVE-80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魯戴爾德灣 Rudyerd Bay CVE-81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薩吉諾灣 Saginaw Bay CVE-82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薩金特灣 Sargent Bay CVE-83 1944年建成、1958年退役
沙姆羅克灣 shamrock Bay CVE-84 1944年建成、1958年退役
希普利灣 Shipley Bay CVE-85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錫特科灣 Sitkoh Bay、CVE-86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斯蒂瑪爾灣 steamer Bay CVE-87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埃斯帕恩斯角 Takanis Bay CVE-88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塔坎尼斯灣 Takanis Bay CVE-89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西提斯灣 Thetis Bay CVE-90 1944年建成、1964年退役
望加錫海峽 Makssar Bay CVE-91 1944年建成、1958年退役
溫丹灣 Windham Bay CVE-92 1944年建成、1959年退役
馬金島 Makin Island CVE-93 1944年建成、1946年退役
隆加角 Lunga Point CVE-94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俾斯麥海 Bismark Sea CVE-95 1944年建成、1945年戰沉
薩拉馬瓦 Salamaua CVE-96 1944年建成、1946年退役
霍蘭迪亞 HollandiaCVE-97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夸賈林 Kwajalein CVE-98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阿德默勒爾蒂群島 Admiralty Islands CVE-99 1944年建成、1946年退役
布乾維爾 Bougainvile CVE-100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馬坦尼考 Matanikau CVE-101 1944年建成、1960年退役
阿杜 Attu CVE-102 1944年建成、1946年退役
羅伊 Roi CVE-103 1944年建成、1946年退役
蒙達 Munda CVE-104 1944年建成、1958年退役

剛完工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剛完工的“卡薩布蘭卡”號,尚沒安裝防空武器。遠處是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情景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1944年6月4日由丹尼爾·V·加勒里上校指揮的以護航航空母艦“瓜達爾卡納爾”號為主的特遣艦隊。在西非維德角群島附近海面,由美國海軍護航驅逐艦“查特林”號在“復仇者”式艦載機的協助下,用深水炸彈將U-505炸出水面,挫敗艇員的自沉計畫,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美國海軍俘獲的唯一一艘德國潛艇。圖片顯示U-505被俘獲的情景。

性能諸元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排 水 量 6,730噸(標準)/10,200噸(滿載)
尺寸 艦長487英尺,寬80英尺,吃水19.7英尺
動力 蒸汽輪機,雙軸
航速 18節
續 航 力 11,200海里/18節
火炮 127毫米單管炮1座(後拆除改為8座40毫米),20毫米炮24座
艦 載 機 28架
編制 800人

二戰戰果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該級服役後,多數充當飛機運輸艦,來往戰區和本土,為主要作戰的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必要的軍力。該級偶爾也會參加船隊護航任務,或者以補充航母配給航空母艦編隊參加戰鬥。對戰局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被擊沉5艘。戰後該級被軍方下令退役、改裝商船、指揮艦、通信艦、偵察艦或直升機母艦等方式處理。1964年1月5日,最後的一艘“西提斯灣”(Thetis Bay)號正式退役。

圖片集錦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圖)卡薩布蘭卡號卡薩布蘭卡號

卡薩布蘭卡級“聖羅”號

雷伊泰灣海戰中的“甘比爾灣”號

卡薩布蘭卡級“白平原”號

戰鬥中的“基特昆灣”號

卡薩布蘭卡級“甘比爾灣”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