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皮查液化器

1934年俄國人卡皮查首次改進了克勞德循環,用膨脹機代替液氫的預冷級,成功地液化了氦氣。 以後他於1939年又改進了他的循環流程,推出了一種低壓流程的空氣液化器,使它別具一格。 兩蓄冷器在1~5分鐘內切換一次,這種循環是一種全低壓的工藝流程,單位產量功耗低,是大中型液化與氣體分離的有用工藝流程。

卡皮查液化器(Kapitzaliquefier) 1934年俄國人卡皮查首次改進了克勞德循環,用膨脹機代替液氫的預冷級,成功地液化了氦氣。以後他於1939年又改進了他的循環流程,推出了一種低壓流程的空氣液化器,使它別具一格。他用透平壓縮機將空氣壓縮到6~7大氣壓,進入兩個並聯的蓄冷器中的一個的底部,空氣與蓄冷器的填料進行熱交換,空氣被冷卻,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等雜質被凍結在填料的表面上。經過蓄冷器冷卻後的空氣分為兩路,其中一路占氣體的大部分經過溫度均衡器,然後進入透平膨脹機進行絕熱膨脹對外做功,使溫度進一步降低,從透平膨脹機出來的冷空氣的壓力略高於1大氣壓,穿過冷凝器盤管的外部空間,以冷卻冷凝器盤管內的壓縮空氣,然後進入另一隻蓄冷器,使其填料冷卻,在盤管內被液化了的空氣經節流後溫度進一步降低,同時也有部分被蒸發。兩蓄冷器在1~5分鐘內切換一次,這種循環是一種全低壓的工藝流程,單位產量功耗低,是大中型液化與氣體分離的有用工藝流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