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波拉尼

卡爾·波拉尼(Karl Polanyi,1886—1964)1886年生於布達佩斯一個以社會活動聞名的知識分子家庭中,他青年時代生活於維也納,與哈耶克等經濟學家交往。主要在經濟史研究,在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有一定的成就。

基本信息

簡介

卡爾·波拉尼(Karl Polanyi,1886—1964)1886年生於布達佩斯一個以社會活動聞名的知識分子家庭中,他青年時代生活於維也納,與哈耶克等經濟學家交往。在希特勒於1933年上台後,他因其社會主義思想不得不前往英國,其後又到過加拿大,最後定居於美國。但正如其飄忽的行蹤一樣,波拉尼在學術界也沒有獲得過穩固的職位。他於1947年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最終也不過作為該系的訪問學者而處於學術圈的邊緣。波拉尼的著作都緊緊圍繞經濟史的研究,雖然波拉尼在學術界沒有顯赫的職位來傲視於人,但他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研究卻使他在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中樹立了牢固的地位。

主要著作

《大轉變》(1944)

《早期帝國的貿易和市場》(1957)

《達荷美及其奴隸貿易》(1966)

《遠古、古代及近代經濟:波拉尼論集》(1968)

《人的生計》(1977)等。

評價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一位“經濟史家”,波拉尼對社會科學的影響是怎樣強調也不過分的,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等學科都空前地受到他的著作的“改造”,他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史”專家。波拉尼最重要的發現,在於指出:經濟嵌入在社會之中。這一發現如此之重要,以致反對其對市場經濟看法的經濟學家們也無法否認。波拉尼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只是獨特的現象,其目的是讓社會屈服於市場經濟的規律,與資本主義以前的經濟都臣服於社會相比,完全不同。經濟學家則把波拉尼強調的國家、制度等統統納入市場經濟的研究中,力圖繼續證明市場經濟具有普遍性,適用於所有的歷史時期。波拉尼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研究,遵從並發揚馬克思本人的觀點,始終堅持著“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經濟學”的研究理路,與過於專業化的經濟學相比,他反對把經濟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傾向在社會的整體中來研究經濟。按照他的思路,自我調節的市場經濟無法作為任何社會的基礎,國家的干預是必須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現代社會對市場經濟的兩種干預體系,在本質上並沒有通常所認為的那樣迥異。因此,關注資本主義以前的經濟行為,對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就有極其重要的參照價值。經濟人類學中的實質論(substantive)正是受到波拉尼研究的影響而產生的。波拉尼提出的互惠、再分配和市場三種經濟行為,已經成為經濟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