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頓·勒魯

卡斯頓·勒魯(Gaston Louis Alfred Leroux, 1868-1927),20世紀初法國著名記者、劇作家、小說家,著有許多神秘、冒險、偵探類小說。享譽全球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即改編自他最著名的同名作品。

1868年5月6日生於開往巴黎的火車上。他後來回憶說:“我生在巴黎純屬偶然,當時我父母正準備在那裡轉車,事實上,他們希望我能生在諾曼第。”這位自稱英王威廉一世後代的人,長著一頭黑髮,蓄著鬍子,戴著夾鼻眼鏡,身材高大魁梧。 勒魯很小的時候就對寫作產生了興趣,上中學時他就常寫些短篇小說及小舞台劇等,他的文學才能顯然是班上最好的。他的父親卻一心巴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
勒魯深具報導犯罪的經歷,曾擔任戰時特派員及律師,這些都豐富了他創作偵探小說和冒險故事的背景。後來以創造“胡爾達必”、“親愛比比”為主角的系列偵探小說廣受讀者歡迎。他熱愛生命,是賭場裡的豪客,然而具有嚴肅的思維和瓷肆的想像力。
勒魯的作品內容融合了愛情與恐怖情節,故事發生的地點經常為具有莊嚴氣氛的處所,如歌劇院、學院、歷史悠久的城堡等等;行文通俗易懂,然而其句法、敘述方式的聯結、善於牽引讀者浸淫書中世界的技巧,以及他獨特的“小說蒙太奇”,使他堪稱一位偵探文學大家。他的作品在默片時代經常搬上銀幕;而享譽全球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即改編自他最著名的同名作品。
勒魯在世時就是極成功而受歡迎的票房作家,共著有長篇小說、報導文學三十餘種,現在讀者還記得的或者市面上還流傳的,可能只剩下三種,一種就是多次改編為電影、戲劇而歷久不衰的《歌劇魅影》,另外兩種則都是推理小說史上的經典之作:《黃色房間的秘密》與《黑衣女子的香氣》。
閱讀的“懸疑”是怎么構成的?一個徹底的“迷題”(像《黃色房間的秘密》中封閉空間所發生的不可思議案情)當然是一種懸疑的來源,但人們的內心秘密與神秘世界,可能是另一個懸疑的來源。在勒魯眾多小說中,除了犯罪辦案的元素,內心積藏的秘密與不可言宣的感情更常常成為主軸;在《黃色房間的秘密》與《黑衣女子的香氣》里,故事中的涉案人,甚至包括這位年輕新聞記者偵探胡爾達必的內心感情世勢,是更大的懸疑;而到了勒魯的另一部名作《歌劇魅影》,人事滄桑的懸疑已超過辦案解謎的懸疑,現在甚至不被視為是推理小說了。但在勒魯創作的邏輯里,我們卻可以相信,作者從頭到尾都在寫“同一種”小說,那就是一種有社會背景的“迷雲”,它常常來自於眾生的“迷情”,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也就是偵探),它有可能會給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黃色房間的秘密》是一部古典傑作,現在已經不算是非常容易看到的書,但它的作者卻還非常熱門,因為他另有一本書比《黃》書名氣還大,那就是近來又因改編音樂劇而重獲青睞的《歌劇魅影》。
勒魯生前就是一出書就能洛陽紙貴的作家,一方面和他從新聞工作得來的通俗劇式煽情寫作筆法有關,一方面則得力於他的獨特故事選材。《歌劇魅影》就是取材於當時巴黎歌劇院鬧鬼的傳說,發展成一個感人至深的通俗愛情故事;《黃色房間的秘密》巧妙地創造了一個密室的詭計,又發明了一位聰明絕頂的少年記者神探胡爾達必(其實就是勒魯自己的化身),這些都是使他的作品風靡一時而又能長久流傳的原因。
《黃色房間的秘密》所創造的密室是極為典型的,一位教授的女兒獨自在房間裡,突然發出驚人的呼救聲,趕來救助的教授與助手不得其門而入(別忘了這是個上鎖的房間),只聽到房內傳來槍響,另一邊趕來救助的僕人則發現窗戶也是從內上鎖的;等到他們合力破門而入,教授的女兒已倒在血泊之中,房間裡卻沒有任何兇手的身影……
“密室”的概念就是創造出邏輯上的不可能,再從中尋找出我們思緒中的破綻,也就是說,邏輯上的不可能正是兇手(或案件設計者)希望達成的效果,這其中一定隱藏一個“欺騙”。“密室推理”的概念,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說明密室的“不可能”;所有的密室,都是我們“誤以為”的密室,而密室的破解,也就是找出我們觀察中的“盲點”,找出那密室的“不密”之處。人們的秘密和內心世界

“密室”代表的是一個“完美犯罪”的設計,能犯下這樣的案子的兇手就是立下對神探的挑戰;密室最具備古典推理小說的精神,兇手與神探鬥智,作者與讀者競賽如何產生一個完美的謎題,而又能完美地解開它。
“密室奇案”在推理小說誕生的第一天已經同步展開,它代表著推理小說尋求心智力量的意志;《黃色房間的秘密》把世人對密室的熱情點燃了起來,再經由歷代推理小說家們的努力,使它有著種種的變奏形式,成為推理小說獨立的一個分支(其中,不管是創作或理論,對“密室推理”貢獻最大的都應公推約翰·狄克遜·卡爾)。也許我可以這樣說,在歷史上有一些作品是推理小說發展的重要轉折,有了它們,推理小說才變得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卡斯頓·勒魯的《黃色房間的秘密》,就是典型的“轉彎路口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