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漢語詞語]

博士[漢語詞語]

博士,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

名詞釋義

1.古時指專精某種技藝的人。例: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明。黃省《吳風錄》:“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

2.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3.木匠,贛方言中博士特指木匠

基本解釋

◎ 博士

•六國時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清《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故開美、與參伯仲暨博士孔監、友昆極,有是舉也。”

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文學博士

醫學博士

•稱人為師傅

茶博士

酒博士

引證解釋

博通古今的人。

《戰國策·趙策三》:“ 鄭同 北見 趙王 , 趙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 王鞏 《隨手雜錄》:“九重之內,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古代學官名。六國時有博士, 秦 因之,諸子、詩賦、術數、方伎皆立博士。

漢文帝 置一經博士, 武帝 時置“五經”博士,職責是教授、課試,或奉使、議政。 晉 置國子博士。 唐 有太學博士、太常博士、太醫博士、律學博士、書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皆教授官。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 者, 魯 博士也,以高第為 魯 相。”

宋 蘇軾 《乞醫療病囚狀》:“若醫博士助教有闕,則比較累歲等第最優者補充。”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今之議者,莫不知此,多設博士,增置生徒,學校之盛百倍曩時。”

吳晗 《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 還跟當時著名的學者受學,例如 孔子 的後代 孔安國 作博士的時候, 司馬遷 向他學習古文《尚書》。”

古代對具有某種技藝或專門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的尊稱,猶後世稱人為師傅。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學音樂,屈博士,弄缽調弦渾舍喜。”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張勝 回頭看時,是一個酒博士。”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磨博士云:‘喚我做甚么?誤我打羅也’。”

《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家裡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鐵僧 。”

明 黃省曾 《吳風錄》:“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

學位名。學位的最高一級。

蘇曼殊 《焚劍記》:“其人望族也,嘗遊學 大鹿國 ,得博士銜,人稱洋狀元。”

巴金 《滅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學 文學博士。”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醫學博士,耳鼻喉專家。”

1.

博通古今的人。

《戰國策·趙策三》:“ 鄭同 北見 趙王 , 趙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 王鞏 《隨手雜錄》:“九重之內,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2.

古代學官名。六國時有博士, 秦 因之,諸子、詩賦、術數、方伎皆立博士。

漢文帝 置一經博士, 武帝 時置“五經”博士,職責是教授、課試,或奉使、議政。 晉 置國子博士。 唐 有太學博士、太常博士、太醫博士、律學博士、書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皆教授官。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 者, 魯 博士也,以高第為 魯 相。”

宋 蘇軾 《乞醫療病囚狀》:“若醫博士助教有闕,則比較累歲等第最優者補充。”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今之議者,莫不知此,多設博士,增置生徒,學校之盛百倍曩時。”

吳晗 《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 還跟當時著名的學者受學,例如 孔子 的後代 孔安國 作博士的時候, 司馬遷 向他學習古文《尚書》。”

3.

古代對具有某種技藝或專門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的尊稱,猶後世稱人為師傅。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學音樂,屈博士,弄缽調弦渾舍喜。”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張勝 回頭看時,是一個酒博士。”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磨博士云:‘喚我做甚么?誤我打羅也’。”

《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家裡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鐵僧 。”

明 黃省曾 《吳風錄》:“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

4.

學位名。學位的最高一級。

蘇曼殊 《焚劍記》:“其人望族也,嘗遊學 大鹿國 ,得博士銜,人稱洋狀元。”

巴金 《滅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學 文學博士。”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醫學博士,耳鼻喉專家。”

由來

茶博士 茶博士

“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秦有七十人。漢初沿置。秩為比六百石,屬奉常。漢武帝時,還設立了五經博士,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漢初,《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置一博士,故稱五經博士。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列傳》中有“公儀休者,魯國博士也,以高等為魯相。”《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

秦朝時,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等。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據《封氏聞見記》“飲茶”條記載:“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秦始皇時代,由於獨裁殘暴,引發了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農民軍攻城占府,訊息傳到了皇宮裡,荒淫無能的秦二世胡亥召集大臣商議對策。眾皆奏說,應該趕快發兵,鎮壓農民起義。可是唯獨叔孫通這個人發現皇帝臉色不悅,於是便見風使舵低聲恭維地說,皇帝英明,仁愛四方,威嚴可敬,那些犯上作亂者成不了什麼氣候,這事何必驚動皇上呢?皇帝聽了叔孫通的話,更加狂妄高傲起來,把提建議的人抓起來,而對叔孫通大加獎賞,並晉升他為“博士官”。

博士的稱謂,在我國古代有幾種涵義。作為官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許慎《五經異義》:“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學問高深,尤精《尚書》。到了漢文帝時,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書》二十八篇。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賈誼,十八歲能誦《詩》、《書》,二十歲博通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為博士。漢朝大儒董仲舒,從小勤奮讀書,有“三年不窺(花)園”的美說,由於學識淵博,被景帝舉為博士。

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秦始皇時,有博士70人。漢代博士為太常屬官,官秩為六百石,員額多至十人。漢代武帝採用公孫弘建議,設五經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到了唐代,設定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另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算學博士,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學傳授儒經學官的專稱。如魏晉以後,常任用精於禮儀的人為太常博士,掌宮廷禮儀;任用通曉音律的人為太樂博士,掌宮廷祭祀享宴作樂歌舞;任用精通醫術的人為術醫博士、醫藥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曆、卜筮之術的人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歷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專掌天文、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選用,西漢和東漢以前採取征拜和薦舉的辦法,而且有一定的標準,正像《漢書·成帝記》中所說的那樣,博士須是“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的人。到了東漢,任博士還須經過考試,只有精通《易》、《書》、《孝經》、《論語》的人,方能被薦為博士。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種情況,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也有稱為博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凡店內賣下酒廚子,謂之茶飯量酒博士。”這種情況,多見於江浙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