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TheAfricanNationalCongressofSouthAfrica),簡稱非國大(ANC),是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主義政黨,也是南非惟一跨種族的政黨。該組織主張非洲人團結,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主張建立統一、民主和種族平等的南非。非國大於1999年11月正式加入社會黨國際。
歷史
建立初期
1912年,非國大在布隆泉由一些知名黑人創建。第一任主席為杜比牧師。當時稱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1925年改為現名。1931年開始接納女性加入。政黨目標是為南非黑人爭取政治、經濟權利。
非國大成立之初,在一個長時期內主張非暴力鬥爭。1943年開始女性黨員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1944年起,納爾遜·曼德拉等人建立了非國大自己的青年組織;1947年,非國大與納塔爾和德蘭士瓦兩地的印度裔南非人組織實現聯盟。這一系列舉措都增強了非國大的實力。
反種族隔離制度時期
1948年,南非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此後,非國大就成為了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急先鋒。
1955年6月26日,在非國大主導下,各黑人、有色人種和少數白人政黨在約翰內斯堡郊外小城Kliptown聯合發表了《自由憲章》,宣布要爭取所有人民享有不分膚色、種族的平等權利。此後,非國大致力於在南非國內外發動對政府的抗議活動。
1958年,156名領導成員被南非政府逮捕。1959年4月6日,因為不滿非國大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一部分成員獨自成立阿扎尼亞泛非主義者大會(PanAfricanistCongress,PAC),宣稱將採用暴力方式推翻種族隔離政權,建立非洲人統治的南非共和國。
1960年3月,非國大在反對“通行證法”的“沙佩維爾事件”後,被南非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它的一些主要領導人流亡國外,國內組織則轉入地下。此後,非國大提出了進行武裝鬥爭的主張,並於1961年12月建立了軍事組織——“民族之矛”,由曼德拉任司令,領導武裝鬥爭。
1962年,曼德拉等領導人被捕入獄。非國大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鬥爭,獲得國內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成為南非最有影響的黑人解放組織。
1989年非國大調整鬥爭策略,提出政治解決南非問題和靈活處理制憲談判的主張。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獲釋。同年5月和8月,他同政府進行談判,雙方一致同意朝著和平方向共同努力,非國大宣布暫停武裝鬥爭。
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在1995年至1996年的九省地方政府選舉中,獲得七個省份的勝利。
執政時期
非國大執政後,積極推進種族和解和經濟重建,保持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非國大在1997年12月舉行的第50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修改了黨章,制定了新的行動綱領。曼德拉在會上辭去自1991年以來一直擔任的主席職務,大會選舉塔博·姆貝基為主席。
1999年6月,南非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選,非國大以66.35%選票獲勝繼續執政,在國民議會中占266個席位,在全國7個省中居主導地位。
2003年《議員轉黨法》實行後,非國大在國民議會的席位增至275個,同時成為西開普省和夸祖魯/納塔爾省第一大黨。
2004年4月,新南非舉行第三次全國大選,非國大以69.68%選票獲勝繼續執政,在國民議會中占279個席位,全國9省省長均為非國大人士。
2005年,非國大再獲14席,議席總數達到293個。
在2006年3月地方選舉中,非國大除開普敦外,以66%的得票率獲得全國6大都市中的5個,231個地方政府中的174個,與2004年相比又有新拓展。
2007年12月,祖馬當選非國大領袖。2012年12月祖馬再次當選非國大主席。
組織結構
非國大的組織架構為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執行委員會、全國工作委員會、各省委員會、地區委員會、婦女聯合會以及青年團等。全國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每年舉行一次會議。
全國執行委員會是閉會期間的領導機關,每年舉行兩次會議,下設全國工作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
政治綱領
非國大是一個具有內在凝聚力和世界眼光的政黨,但它從不以先鋒隊性質自居,而自認為是一個開放的民眾性組織,對整個非洲大陸的振興都負有神聖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基於這一思想,非國大至今仍把1955年6月26日由其主導通過的《自由憲章》作為執政綱領,堅持認為民族民主革命仍是南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並將這一極富戰鬥性的綱領繼續作為“團結與動員人民”的旗幟以及鞏固三方聯盟(非國大、南非共、南非工會大會)的“粘合劑”。
非國大主張建立種族平等的統一民主國家,奉行民族團結與和解的政策。強調民主以多數人參與為基礎,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性別歧視;經濟上主張建立以市場經濟原則為基礎的混合經濟,不搞國有化;優先解決就業、住房、教育等廣大黑人最為關切的熱點問題,使人民過上幸福、自由和富裕的美好生活,但不以損害白人利益為代價;對外奉行和平、不結盟、睦鄰友好、民主、人權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