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南鄉子·璧月小紅樓》
作者:孫惟信
朝代:宋
體裁:詞
詩詞原文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霜冷闌乾天似水,揚州。薄倖聲名總是愁。塵暗鷫鸘裘。針線曾勞玉指柔。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空為梅花白了頭。
注釋
璧月:月圓像璧一樣。對月亮的美稱。
小紅樓:閨閣。
吹簫:吹奏簫管。《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清錢謙益《偶讀<史記>戲書紙尾》詩之二:“牘背千金獄始明,吹簫織薄可憐生。”
闌乾:用竹、木、金屬等製成的遮攔物。
揚州:今天的杭州。
玉指:女子纖細的手指頭。
詩詞題解
雖然無法考知這首南鄉子的具體寫作時間,但就內容和作者的生平看,大約應是詞人留居揚州時晚年的作品。詞人孫惟信,字季蕃,號花翁,河南開封人,生活於南宋孝宗和理宗時期。其一生情志恬淡超逸。不願依靠祖蔭得官,乃棄之不就,於浙江婺州結婚定居,後不久便離婺出遊,留居蘇杭間。自甘清貧,一榻之外,別無長物,常自炊而食,直至終老於江湖。惟信為人長身縕袍,氣度疏曠,見者常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髮長笛,或奮袖起舞,慷慨悲歌。時名重江浙之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這首詞正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放任不羈、寄居他鄉的漂泊生涯的總結,從而流露了晚年對妻子的真摯懷念之情。
詩詞鑑賞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遊,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
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以兩件事為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著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望月懷思本是中國文化積澱中的傳統手法。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憶舊遊”正是以這二者為觸媒而引發出來的。“舊遊”二字箇中當包含詞人後半生漂泊異鄉、優遊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著“霜冷闌乾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並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幹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倖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說,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樣,詞人晚年對自己一生落拓不羈、恣意優遊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顧,還是深深的自責,我們已無法確知了,但有一點可以斷言,那就是詞人婚後不久就出遊蘇杭,萍蹤不定,和自己髮妻離多聚少,因而晚年對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則十分熱切地再現了這份真情。
詞人用“塵暗鷫鸘裘”換頭過片,承上啟下。“塵暗”二字承上,總結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僕僕。暗,有布滿、落滿之意。鷫鸘裘,本指用鷫鸘鳥羽所制之裘。這裡暗用《西京雜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後還成都以身著鷫鸘裘典酒與文君歡飲的故事。這裡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原來這領鷫鸘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製的。一個“勞”字表現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仿佛如一夢醒來,為時已在三十年之後。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為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隱士林逋典故。逋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終生不娶,以種梅養鶴自娛,後世稱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裡詞人言自己為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以惟信的為人,他當然不會對自己傲世之舉產生絲毫遺憾之情,而這裡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尾“薄倖聲名總是愁”的回應。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為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製的禦寒大衣而產生“空為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倖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為其如此,才使得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鍊。加之詞人對髮妻懷思之情低迴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作者簡介
孫惟信(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於宋孝宗淳熙六年,卒於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於婺,後去婺出遊。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與杜范、趙師秀、翁定、劉克莊等交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稱其“倚聲度曲,公瑾之妙。散發橫笛,野王之逸。奮神起舞,越石之壯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謂“孫季蕃老於花酒,以詩禁僅為詞,皆太平時節閒人也”。《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花翁集》一卷,注云:“在江湖中頗有標緻,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長短句尤工。嘗有官,棄去不仕。”又沈義父《樂府指迷》云:“孫花翁有好詞,亦善運意,但雅正中忽有一兩句市進話,可惜。”有《花翁詞》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