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南聖鎮位於五指山南麓,五指山市東南部,距海榆中線6公里,距市區11公里。全鎮土地面積152.8平方公里,人口10454人,其中農業人口8540人,黎族5220人,苗族4119人,漢族等1115人。全鎮下轄6個村委29個自然40個村民小組,1個農場。
現有耕地面積4438畝,其中水田面積3579畝,旱地面積465畝。花卉種植面積960畝,經濟作物主要有橡膠、檳榔等,目前重點發展花卉、靈芝產業。現有林地面積11.2萬畝,森林復蓋率達85%;水域面積3361畝,南聖河從境內通過。全年平均氣溫22℃,最低氣溫1.5℃,最高氣溫37.4℃,年均降水量1893.9毫米。主要旅遊景點有"黑洞"、"龍洞"、花卉基地、靈芝基地等。
歷史沿革
1961年建公社。1987年建南聖鎮。1997年,面積152.9平方千米,人口0.8萬,黎族占55.8%,苗族占26.6%。
境內山嶺
創造嶺:海拔1366米。
七指嶺:海拔1107米。
九曲嶺:海拔712米。
三角嶺:海拔913米。
窩塞嶺:海拔740米。
賢芳嶺:海拔952米。
哥老嶺:海拔827米。
風門嶺:海拔620米。
白芭嶺:海拔987米。
交通指南
公共運輸
鎮中心有5路公交與市區互通
公交運營時間:6:40-18:30
鎮中心有途徑班線(市區至水滿鄉)互通
自駕
沿G224國道(往三亞方向)行駛至什束路口左轉,沿線行駛
經濟狀況
南聖鎮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大力推進“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建設文明生態集鎮”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城鎮經濟和無公害特色經濟,不斷培植農村新的經濟成長點,成為全省無公害樹仔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55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14萬元,同比增長7.2%;地方財政收入129.5234萬元,增長44.16%;農民人均年收入2354元,增長3.6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等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該鎮還注重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農業
南聖鎮全鎮土地總面積1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38畝,其中水田面積3579畝,旱地面積465畝。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2.1萬畝(開割5401多畝),檳榔7049畝,胡椒150畝,芒果211畝,芭蕉2568畝,荔枝752畝,龍眼538畝,益智2605畝,椰子994畝,淡水養殖557畝。
特色產業
近年來,南聖鎮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打造花卉重鎮。目前,已有5家公司落戶該鎮,建有7個花卉產業基地,共種植花卉580畝,計畫在建2個基地共210多畝,種植主要有鶴掌、高山羊齒等10多個品種,370多畝已採花或切葉供應市場,累計產出花卉及其插花配葉計500多萬株,年產值達700多萬元。2008年,該鎮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目前種植油茶2280多畝。
科教文衛
文化教育
1所初級中學,6所完全國小和3個教學點。
衛生建設
鎮區有1個衛生院。
基礎設施
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編制《南聖鎮總體規劃》,並按照《南聖鎮近期整治規劃》、《南聖鎮立面改造規劃》要求,完成沿街建築物的立面改造和亂搭建築物的拆除。投入資金8萬多元安裝主街道路燈25盞,結束南聖無路燈的歷史。城鎮面貌不斷得到亮化、美化、綠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功能不斷提升。同時,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和“一池三改”為主的文明生態村建設。截止2004年底,全鎮共建設省級文明生態村7個,其中南聖新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完成沼氣池建設1040戶,占全鎮農戶的55%;改水改廁1610戶,占全鎮農戶的85%;民房改造率達99.1%。全鎮29個自然村已通路、通電,27個自然村已喝上清潔衛生水。
鄉村名人
陳秀興
陳秀興,男,苗族,1973年生,五指山市南聖鎮牙南村委會什拱村人。14歲跟隨父親學習盤皇舞蹈的跳法和鑼鼓的打法。每年農曆六月份至七月份祭祀祖先,10月至12月份求祖保平安都跳起盤皇舞。1985年他隨父親參加亞運會文藝演出,1998年在民宗局支持下教一批中學生跳盤皇舞,從那時起每年的黎族苗族“三月三”節都參加演出,並多次參加省和市各種文藝演出。多次參加省和市各種文化演出以及每年參加五指山市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動,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2008年為了迎接奧運,帶隊參加迎接火炬手活動演出。多年來積極傳授盤皇舞的舞蹈技藝,為盤皇舞的傳承作出一定的貢獻。是《苗族盤皇舞》市級傳承人。
轄下鄉村
南聖村 | 紅合村 | 什蘭村 | 牙南村 | 同甲村 | 毛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