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據曹氏祖譜記載:明永樂年間,曹氏由雲南遷居安丘,後復遷此建村,因恰逢王氏也來此建村,兩家商定以方位命名村莊,曹氏建村於前,故名南疃村。曹氏建村後,紀氏由大北曲、郭氏等也相繼遷來。1949年,南疃村有318戶,1506口人。2002年,全村有1000戶,總人口3762口人,有105個姓氏,主要姓氏為紀、郭、蘇、曹、呂,其中紀姓人口最多,有608戶、2064口人。明清時期,南疃村屬即墨縣裡仁鄉北曲社,建國前屬即墨縣第五區溫良鄉。建國後先後屬第七區南疃鄉、城陽區桃林鄉、城陽人民公社和城陽鎮。現屬城陽區城陽街道辦事處。現狀
建國前,南疃村雖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土沃水豐等自然條件,村民世代辛勤勞作,種糧種菜維持生計,但由於受帝、封、官的壓迫與剝削,奴役與欺侮,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清苦生活。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全村討飯的有316人,背井離鄉的10人,被國民黨抓壯丁的26人,其中15人被脅迫到台灣。建國後,南疃村民走上了集體化道路,依靠集體力量開辦了磚廠、縫紉組和修配組,1973年建立南疃皮件加工廠,又發展了鞋幫和拖鞋加工,增加了集體和村民收入。1978年,全村有村辦企業11個,經濟總收入6862萬元,人均純收入161元,村民擺脫了貧窮,解決了溫飽。
1976年,南疃村被定為青島市蔬菜生產專業村,年均種植蔬菜1100餘畝,供市500餘萬公斤,成為青島市市民“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村。為確保青島市民能吃上優質的城陽菜,村里先後打大口井和電機井56眼,使農田100%能水澆。
經濟發展
工業發展
農村體制改革以來,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南疃村的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村莊建設步入了快車道,迎來了空前發展時期。為加快村莊經濟建設步伐,使村民儘快富裕起來,村莊劃地200畝建立招商工業園,投資 萬元進行水、電、路等硬環境建設,於1992年引進台灣獨資企業國豐陶瓷有限公司,後陸續引進韓國壹兆工藝品有限公司、鉿銻皮革有限公司、世林新海綿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資企業,至2002年底,南疃村已引進外資企業53家,契約利用外資1226萬美元。為拓寬招商引資渠道,自199 年開始,南疃村一期投資600萬元建立涉外小區“悅華園”,1999年舉行了開園儀式。至2002年,“悅華園”已建外商公寓樓2幢,廠房1.35萬平方米,投資2200萬元;商住小區建歐式小別墅9棟,已有多家外企老闆進駐。總投資已達5000萬元。民營企業
在對外招商的同時,村莊也大力扶持個體民營企業的發展。1991年,青島市海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青島正進集團公司在該村建立,經過11年的滾動發展,2002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6億元,實現利稅8600萬元,出口創匯1.08億美元,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評為市“十佳私營企業”第一名,被國家農業部、外經貿部評為“中國最大規模鄉鎮企業”、“全國最大出口創匯鄉鎮企業”,成為“世界水產品加工業500強中國入選企業第一名”。1996年,青島“迎春樂”乳業集團公司在該村建立,1999年該企業生產的“迎春樂”食品榮獲青島市著名商標,2002年,年產奶2500噸,銷售收入8000餘萬元。1995年,該村投資120萬元建立南疃小商品市場街,設攤位265個,年銷售額2628萬元。2002年,城陽區長城路南端兩側、南疃村東西中心大街北側,店、館林立,市場街更是人流不斷,生意興隆,村莊呈現無限商機與活力。全村從事運輸、建築材料、糧油、食品、化工、五金、日用百貨、飲食服務等業的個體工商戶已達436戶,相當多村民在發展第三產業中儘快富裕了起來。南疃村外企的引入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既解決了因土地被大量徵用而閒置勞力的困難,也吸納了外地萬餘名打工男女,使該村成為城陽區人氣最旺盛的村莊之一。1994年,村莊經濟總收入1.0714億元,人均純收入1746元,成為城陽區經濟發展一級強村。2002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1230萬元,人均純收入4860元,成為城陽區經濟發展特級強村。環境保護
經濟上漸富裕起來的南疃人,更注意建設環境優美、溫馨舒適的家園和營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環境。1977年,村莊便開始舊村改造,1978年已有110戶村民住上了新瓦房。1991年,投資220萬元把全村55000平方米街道進行硬化、綠化、美化,使村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1996年,村莊著手高層居民樓建設,至2002年,已建居民樓28幢,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有367戶村民入住。村莊還投資686萬元,特為打工妹建集居住、娛樂、健身、學習於一體的公寓樓4幢,可容納打工妹3000餘人。1988年,南疃村便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和黨團員活動室,1999年又投資30餘萬元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內設老年人活動中心、健身房、圖書與閱覽室、卡拉OK室、棋牌室等,為村民提供了稱心如意去處,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1997年以來,村莊連年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有16戶家庭榮獲市、區級文明家庭。1998年,村黨委就被中共青島市委授予“五個好”黨支部稱號。教育狀況
南疃村歷來重視教育,注重培養人才。建國以來,村莊投資400餘萬元,先後三次移址建南北疃國小,2001年,投資400餘萬元建立長城路國小,使學校一次性達省級規範化標準。改革開放以來,全村有223人考上大中專,有22人成為國家處級以上幹部。榮譽
隨著城陽區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南疃村絕佳的地理位置已被多方看好。1996年,青島體育訓練基地在該村建立;1999年,青島東方武術學校落戶該村;2001年,城陽“世紀公園”在該村建設……南疃村已成為群英雲集,園、廠、校爭艷的風水寶地。現時的南疃村,外企、民企、個體業者競爭展輝,外商居住區、居民區、商業區、別墅、高樓、店鋪色彩斑斕,人流如潮,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城市化氣息。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北鎮南疃村
村莊由來 建村年代不詳,相傳在清道光之前。初期與賢家莊、徐家莊分為三個村,南疃在南,故名,後合為一村。名稱仍為南疃。道光乙巳《膠州志》只標南疃,不見賢、徐二莊。政區人口 南疃村隸屬膠州市膠北鎮,北接馬店鎮宋家屯村西連東蔡家寺,南靠馬店鎮王家河頭村,東鄰馬店鎮大杜戈莊,東西橫距0.5公里。南北縱距0.3公里,總面積0.15平方公里。2005年,全村有148戶,人口474人。
經濟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南疃村的經濟基本是以農業為主。70年代初,工副業始有發展,先後建起手工業紡織加工、地板廠、修理廠3餘家企業,帶動了村莊經濟的發展。
村居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村內住宅均為草坯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村民住房逐步改善。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在大街以南規劃建設了26棟平房,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2006年村內共有住宅148戶,房屋建設總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村民住宅145戶,建築總面積1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20平方米。
1983年,南疃村實施《膠縣縣城總體規劃》對村內街巷進行徹底改造,通街,砌大街兩側的排水溝,雨水排泄流暢。
社會事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委加強村民文化大院建設。1985年3月,建起了南疃村幼稚園。改善幼稚園的辦學條件和設施,被鎮評為“一類幼稚園”。2000年春,村兩委對村民文化大院進行了規劃建設,建起了100平方米、可藏書1萬冊的圖書閱覽室,老年人象棋活動室、桌球台等器材,深入有效地開展了民眾性的創“三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村民眾以爭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為榮。連續5年多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