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南營村為一個偏僻的山區貧困村,1996年松溪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將南營攔河壩沖毀殆盡,使其下游的300餘畝良田變成了亂石灘,造成了南營村耕地銳減,人均不達0.33畝,村民收入由災前的780元/畝.人.年,給民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一場自然災害使當地民眾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為使當地民眾能夠繼續生存,籌資600萬元修復水毀耕地,2009年在本村民營企業家邢醜所的積極支持和資助下,經過兩年艱苦奮鬥,建築攔河大壩修建成功,使得南營人均耕地增加近一畝。
千百年來,村民都依靠著自然資源發展小農經濟,農閒時節也外出打工,但是隨著大量村民的外遷,本村出現了留守兒童老人居多的現象,人口僅剩150餘口,面對大量的田園荒蕪,青壯年勞力外流,村中出現了吃水難的現象。2013年秋,村中民營企業家邢醜所自行出資,在村里修建了潛水深井,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為村中解決吃水難的問題。
南營村位於太行山生脈中段,三面環山,北方是一條峽谷,松溪河繞過“東西占”順流而下,東面的叫“東垴”,西面的叫“西岩”,南面則是附近最高山---“月窟山”(俗稱窟窿山)。月窟山由於在山腰處有一個橢圓形的天然大風洞,使得村中封閉的地形有一絲靈動的氣息,(相傳正是由於這絲靈氣,歷代村民皆無口吃,聾啞盲人的出現)歷代村眾人口口相傳此山的神奇,遂在村口修建了“山神廟”,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到廟中祭拜山神,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站在月窟山上,方圓十多里的山脈盡收眼底,大有泰山“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夏季早日站在山頂之上,看雲起霧落,,又有黃山雲海的感覺。面對這么豐富的旅遊資源,邢醜所準備出資,修建一條自山頂的棧道,還聯繫了投資商準備在本村修建一個旅遊休閒的現代村莊。
本村古蹟
夫子岩,鄉人俗稱曬書台,因民間傳說孔子涉河曾曬書於此而得名。其位於孔氏鄉南營村西北之懸崖間,崖下有窟,內塑各類佛、儒造像10餘尊,摩崖石刻即位於造像旁。石刻文中稱其為“三教社”,可見“三教融合”在我國宋代就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
石刻幅廣39厘米,高54厘米,岩質為青石,基本保存完好。邢氏家族
南營村村民有一多半的都是邢氏族人,據《左傳》上所記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確指出了邢氏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歷朝代來村中邢氏族人都是把農耕作為賴以生存的根本,隨著近代革命以及科學技術的推動,不少族人投身到革命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中,湧現出了孔斌,邢會林和邢質斌等幾位名人。
家族名人
孔斌(原名邢萬善)(1919—— )早年在太原求學,後來參加薄一波組織的“抗日敢死隊”,積極投身於革命事業中,後曾任賀龍私人秘書,70年代在國家體委任要職,帶隊參加過多次奧運會和世界比賽。
邢會林(1923.5—— )本村人,1942年8月參軍,1944年4月入黨,1983年退休,曾擔任南海艦隊組織部副部長,海軍廣州艦艇學院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少校,1960年授中校,1964年授上校軍銜。現為副軍職。
邢質斌,祖籍山西昔陽,(由於考證本縣邢氏族人分布集中於本村,或由本村遷出,所以基本認定祖籍是本村)1947年11月27日生於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北平和平解放後隨父母遷入京城,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文革”中曾經下放到邢台地區寧晉縣插隊,擔任縣公社大隊廣播站廣播員,當時雖是臨時客串卻表現出出眾的廣播才華,輾轉到北京郊區大興縣南郊農場工作後做了一段時間專職廣播員,後被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家發現選中推薦進修於中國記者協會新聞學院。她於1974年進入中央電視台(當時稱“北京電視台”),後擔任《新聞聯播》播音員。從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大政方針她都播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