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醫學實驗教學部

南昌大學醫學實驗教學部

南昌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部成立於2006年元月,是一個集實驗課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一體化的實體機構,負責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成教生的醫學實驗課的教學組織、教學研究和實驗室管理。教學部設主任、書記各1名,共有人員63名。

簡介

南昌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部成立於2006年元月,是一個集實驗課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一體化的實體機構,負責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成教生的醫學實驗課的教學組織、教學研究和實驗室管理。教學部設主任、書記各1名,共有人員63名。下屬 “一室五中心一陳列館”即:辦公室、基礎醫學實驗中心、臨床醫學實驗中心、公共衛生學實驗中心、藥學實驗中心、口腔醫學實驗中心和生命科學標本陳列館。

醫學實驗教學在本科教育與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醫學實驗教學部的成立:(1)使醫學實驗課不再是理論課的附屬,而成為一門獨立的教學體系,有助於更好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2)實現了人、財、物的集中管理,資源的統一配置和共享,可以成為學院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共享的教學和科研公用平台。目前教學部現有4棟新實驗大樓,實驗室面積約3萬M2,目前負責全校8個醫學本科專業的46門醫學基礎實驗課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年接納學生120萬人時數,同時兼顧研究生的部分醫學課程。學校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對實驗室進行了改造和建設,實施了“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科學化”的管理制度,結束了實驗室管理分散,功能單一,建設重複,資源浪費,效益低下,調配困難等局面,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和實驗資源的利用率。2006年11月教學部順利通過了本科教學評估活動,現主持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科技部 “863”項目 1 項,省級科研課題23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發表論文28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得省級獎7項。

醫學實驗教學部的鄭月慧主任、石小玉書記均為教授、碩博士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級課題;各中心實驗室主任均為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嫻熟豐富,完成了多項教學實驗設備的改革創新和課題的申報,改革創新的成果獲江西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醫學院級教學成果獎4項、完成學院教改課題3項、並獲2項國家級實用專利。

目前實驗教學部正致力於基礎醫學實驗平台建設,力爭到2011年,建成起全方位開放、資源共享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基地,形成相互交叉和統一的實驗教學體系,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起實驗裝備精良,實驗設施齊備、實驗隊伍整齊、實驗教材先進、運作規範、管理一流的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躋身國內同類實驗室先進行列、省內同類實驗室中首屈一指的醫學實驗教學基地;在保質、保量完成實驗教學的前提下,還為教師、醫師提供實踐研究和操作培訓的空間,力爭建立起江西省規模最大、高效運行的醫學實驗公共平台,為培養一流的醫學人才,更好地為江西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機構設定

基礎醫學實驗中心

南昌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實驗中心歸屬於醫學實驗教學部,是南昌大學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之一,2006年8月被江西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級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集醫學實驗教學、醫學實驗研究和醫學實驗室管理為一體的教學組織機構。下設機能學、病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人體寄生蟲學、組織與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與細胞生物學等8個實驗室和一個生命科學標本陳列館。

中心擁有2棟實驗教學大樓,實驗室總面積達21000m2。現有實驗教師133人,專業技術人員46名。承擔了全院8個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口腔、麻醉、影像、預防、檢驗、護理、藥學的16門本科基礎醫學實驗課程包括《人體解剖學》、《斷層解剖學》、《麻醉解剖學》、《系統解剖學》、《機能實驗學》、《病理實驗》、《組胚實驗》、《生物化學》、《醫學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人類遺傳與優生》、《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病原生物學與醫院感染學》和部分研究生實驗課程教學,開設實驗項目共140餘項,年接納學生數達8000餘人。

中心現已形成如下特色:

(1) 進行了多元化實驗教學的改革。如開設了跨學科綜合性實驗課程,在全國較早的進行了“三理”實驗的融合、機能實驗學的改革,改革成果獲“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 2項;把《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二門課程相融合,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同時進行,減少學時,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效果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此項教學改革成果獲“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建設了符合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的實驗課程體系和“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並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同學進入科研課題組從事早期科研活動,積極引導同學參加課外科研、實踐活動。如:人體寄生蟲實驗室每年組織學生到幼稚園進行蟯蟲普查、到全國各地收集淡水蟹標本、下鄉衛生宣教等,既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激發其對科研活動的興趣,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 實施“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管理,各項工作嚴格、規範、高效、合理。制度化的管理使中心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和嚴格的自我要求;規範化的管理使中心每項工作都有具體、明確的標準,避免了可能的失誤;專業化的管理要求中心每個成員在完成崗位職責的前提下,掌握一門實驗室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大大提高了中心的工作效率。

(4) 建立了江西省規模最大、高效運行的醫學實驗教學儀器共享平台。自行研製和改造的教學儀器和裝置,在國內幾家兄弟院校中推廣,反應良好。立足教學,服務科研,不斷提高實驗教學儀器的使用率,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了實驗裝備精良、實驗隊伍整齊、實驗教材先進、運作規範、管理一流的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臨床醫學實驗中心

臨床醫學實驗中心組建於2006年,是集臨床醫學實驗教學、實驗研究和實驗管理為一體的教學組織機構。下設外科學總論實驗室、臨床診斷學實驗室、實驗診斷學實驗室、醫學檢驗學專業實驗室和麻醉學專業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

中心擁有1棟實驗大樓,總面積約10000 m2,承擔了全院臨床醫學、影像、預防、口腔、檢驗、麻醉等專業的10門臨床醫學實驗課程,如:《危重病醫學》、《臨床麻醉學》、《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診斷學》、《外科學總論》、《疼痛診療學》,開設實驗項目100餘象,年接納學生數4000多人。

本中心以培養學生臨床醫學相關實驗動手能力,進行臨床醫學相關基本技能訓練教學為目的,以本科教學為工作重點,兼顧研究生教學和相關教師的科研開發。在歷屆帶教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已積累了豐富的實驗教學經驗和實驗室管理經驗。1998年《外科學總論》被評為全省首批唯一臨床教學學科優質課程,2001年獲得省高校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2003年滾動評復再獲優質課程;《臨床麻醉學》獲南昌大學校級優質課程,並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院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診斷學》2003年被評為江西省臨床教學優質課程。

口腔教學實驗中心

1982年口腔教學實驗室成立,2006年組建口腔醫學實驗中心。現有口腔基礎實驗室、口腔功能實驗室和口腔仿真實驗室,承擔口腔學專業醫學生的專業實驗教學工作。目前已開設8門課程包括《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放射診斷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學》。

藥學實驗中心

藥學實驗中心前身是醫學院化學教研室實驗室,當時是負責全院學生的化學實驗教學工作。2003初成立藥學系後,即為藥學系中心實驗室,現隸屬實驗教學部,有實驗室29間,共約2700m2。實驗中心下設藥用植物與生藥學實驗室、藥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室、藥物分析實驗室、藥劑與藥代動力學實驗室。目前承擔了藥學專業、臨床藥學專業和醫藥行銷專業的《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代動力學》、《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等實驗課程。

中心教師還承擔國家自然基金11項、省級課題自然基金11項、廳級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SCI等收錄國際著名期刊34篇,國家自然科學核刊62篇。

公共衛生學實驗中心

公共衛生學實驗中心是在公共衛生學院所屬各專業學科實驗室的基礎上於2002年底組建而成的,其前身為預防醫學中心實驗室。下設勞動衛生與毒理學實驗室、環境衛生學實驗室、兒少衛生學實驗室、營養衛生學實驗室、流行病學實驗室、衛生化學實驗室6個學科專業實驗室。實驗中心主要面向預防醫學專業的全日制本科和成人教育本、專科學生。

中心實驗室成立前開設的實驗課程有《勞動衛生與毒理學實驗》、《環境衛生學實驗》、《兒少衛生學實驗》、《營養衛生學實驗》、《流行病學實驗》和《衛生化學實驗》六門專業實驗課。中心實驗室成立後又增加了《水質理化檢驗》、《空氣理化檢驗》、《食品理化檢驗》、《衛生學檢驗和衛生管理學實驗》、《儀器分析》等。目前共開設11門專業實驗課程,實驗項目達170多項,年總學時達到257個。

實驗室現有儀器價值在130萬元左右。2005年6月搬入新校區前湖校區五號實驗樓後,實驗條件得到了很大改觀,實驗室用房面積由原來的334平方米增加到1760平方米。

中心教師近三年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51項,其中教學課題9項,獲各類科研經費80餘萬,發表論文108篇,其中核心期刊52篇。主編出版專著1部,教材2本,副主編教材2本,自編教材2本,參編教材2本,獲省部級以上獎5項。

生命科學標本陳列館

2004年8月,我院啟動了“生命科學標本陳列館”的建設工作。陳列館包括有兩個標本展廳和一個多媒體演播廳,總面積約840餘平方米,目前尚處於布館階段。

擬確立陳列館的辦館宗旨:“面向南醫學子,服務醫學教育;豐富校園文化,開展科普宣傳。”;主要功能:(1)教學功能:以本科生為主,成為其了解人類自身、認識生命本質的生動教材和第二課堂;(2)科普功能:進行對外開放,成為科學普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 學術交流: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兄弟院校領導與同行來訪以及作為學院本科生科技小組工作基地。

主展廳將三門形態學(人體解剖學、病理解剖學、組織胚胎學)陳列室融合在一起,全方面介紹人體九大系統知識,包括:運動、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循環、感官、神經、內分泌,擬建設成一個從微觀到大體、從胚胎到成年、從正常到疾病的演變過程系統化的人體形態學科技館;次展廳為動植物標本陳列館,主要展示生物學、寄生蟲學、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標本。上述標本類型包括普通實物標本、管道鑄型標本、斷層標本、針灸穴位標本、模型標本與圖片等。演播廳配有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可以舉辦小型講座,播放教學電影和科普影片等。

師資隊伍

鄭月慧主任 鄭月慧主任

鄭月慧主任,江西省生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西省委員會委員等,榮獲江西省十佳青年教師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王華湘醫學教育獎、南昌大學醫學院“十五”期間優秀科技工作者獎、“首屆江西青年科學家”稱號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等;為江西醫學院學科帶頭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全省民盟先進盟員等,現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近年來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石小玉書記 石小玉書記
南昌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部 南昌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部

石小玉書記,南昌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家教育部基礎醫學專業與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南昌大學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為第一完成人於2006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獲江西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7年榮獲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獎、同年《創新性人體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體系建立與實踐》獲江西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組織學與胚胎學概要和實驗指導》、《機能實驗學》分別於06、08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加國家科技部“863”課題1項和主持省部級課題等7項,近10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5篇(2篇SCI收錄)。江西醫學院“十五”期間優秀歸國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