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谷精草

南投谷精草

南投谷精草(學名:Eriocaulon nantoense)為谷精草科谷精草屬下的一個種,生長在國內的叢生類草科,生長速度一般。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投谷精草Eriocaulon nantoense Hayata
南投谷精草
南投谷精草

分類地位: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谷精草屬 Eriocaulon
難度:難
光照要求:高
植物種類:叢生類
分布地區:(國內)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雲南等
生長速度:一般
是否需要添加CO2:需要

目錄

1基本信息2形態特徵
3分布生境
4本種提示5變種

形態特徵

草本,葉線形,叢生,長2.5-4厘米,中部寬1-1.8(-3)毫米,半透明,具橫格,脈6-9(-11)條,花葶7-15(-∞)個,長11-15(-20)厘米,直徑0.3-0.4毫米,扭曲,具4-5棱,鞘狀苞片長2.5-4厘米,口部斜裂,膜質;花序熟時近球形,灰黑色,長3.5-4毫米,寬4-5毫米;總苞片橢圓形至倒卵形,禾稈色,硬膜質,稍反折,長1.6-1.9(-2.3)毫米,寬1.4-1.5毫米,背部在顯微鏡下能見有稀疏的單細胞短毛;總(花)托有密毛;苞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5(-2)毫米,寬0.6-1.5毫米,背面上部及頂端有白色短毛;雄花:花萼漏斗狀前面開裂,上端近截形或鈍頭,3淺裂至深裂,長1.6-2.3毫米,背面上部及頂端有白短毛;花冠3裂,近頂端常各有1棕色至灰色的腺體,遠軸裂片稍大,矩圓狀三角形,端部及內面有白短毛,側片較小,毛較少或無;雄蕊6枚,花葯黑色;雌花:萼片3枚,舟形,稍黑色,背都有狹龍骨狀突起,先端圓鈍至急尖,長1.2-1.8(-2)毫米,上部及頂端有白短毛;花瓣3枚,倒披針狀線形,膜質稍厚,近頂端處無腺或各有1小腺,頂端有白短毛,側面及腹面的毛稍長;子房3室,花柱分枝3,長於或等於花柱。種子卵形,長0.33-0.5毫米,表面具橫格,每格邊緣伸出1-6根向下的條狀突起。花果期9-11月。

分布生境

產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沼澤、稻田中。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南投日月潭。

本種提示

本種與小谷精草E.luzulaefoliumMart.的區別在於總(花)托有密毛,雄花花冠裂片不相等,有毛。

變種

小瓣谷精草(變種
與原變種的區別主要是雄花花冠裂片極小,等大,無毛,常各有1黑色腺體;雌花花瓣3片常不等大,頂端偶見個別白短毛。花果期10-11月。
產雲南。生於沼澤地。模式標本采自嵩明縣大坡腳。
疏毛谷精草(變種)
本變種以總(花)托無毛或偶有疏毛區別於原變種。
產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低海拔至2500米附近的山地沼澤、池塘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
本變種最早由Handel-Mazzetti發表,被歸入雲貴谷精草E.schochianum種下,並指出以花序較小,直徑約4毫米,毛被較短,總苞片截頭,苞片較狹,別於雲貴谷精草E.schochianum.這些特徵沒有涉及花部的主要結構,在谷精草屬的鑑別中多無重要價值。作者比較了兩者的模式標本,發現本變種雄花萼片基部明顯結合成筒,雌雄花冠不超出花萼,花冠裂片的腺體不明顯。雲貴谷精草E.schochianum則以雄花萼片幾乎離生,雌雄花的花冠皆明顯超出花萼,花瓣有大而明顯的腺體為特徵。據此,本變種與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Hayata(1921)較近。1939年Satake依據台灣標本發表的新種蓮花池谷精草E.trisectum,實際也是本變種,以後張慶恩在《台灣植物志》中把蓮花池谷精草E.trisectum降為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的變種,是恰當的,鑒於parviceps的變種加詞早於trisectum,依照優先權原則作如上新組合。

谷精草目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