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這是一所快速成長、迅猛發展的學校,辦學三年來,教科研成果、學生髮展狀況迅速躋身南京一流中學行列。
創立於1902年的南京師大附中是一所享譽國內外的一流中學,位於六朝古都南京,在一個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十易其名,七遷校址,是教育部教育實驗基地、中國基礎教育十大名校之一,以慎聘良師、銳意實驗、校風誠樸、善育英才而著稱。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走出了袁隆平、韋鈺等四十位院士校友,還有巴金、彭珮雲、嚴濟慈、唐圭璋、斯霞、朱逢博等一大批知名人物。歷年來,附中不僅以高升學率引人注目,更以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教育享譽全國。
學校秉承百年附中優良傳統,適應學生和教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以“名校辦學、專家治校、名師執教”為辦學方針,把學校辦成一所在國內有重大影響、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化、實驗性、示範性中學,培養“既有中國文化底蘊、又有世界眼光的創造性人格特徵明顯的人才”,使成為學生一生回眸、教師終身堅守、社會普遍尊崇的教育聖地。
江寧分校的教育教學是在本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附中作為辦學的主辦方,全權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充分保證教育教學實施的主體地位,分校與本部的教育教學實施一體化教科研、管理模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校位於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心地帶,在方山西麓、牛首山東側的九龍湖畔,與東南大學主校區、福特汽車基地、南京同仁醫院一路之隔,校園規模、設施、自然環境、人文氛圍均為國內一流。是國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民辦學校之一。
江寧分校在尊重教育規律和發展規律的基礎,採取“做精做大做強”的戰略思路,科學發展,不斷壯大,學校首屆招生19個班級,2004年招生24個班級,2005年招生30個班級,學校現有班級總數138,其中中學108,國小26,幼稚園4,學生總數5530,其中中學4485,國小914,幼稚園131,學生群體是同齡學生中的佼佼者,在南京市各學校中綜合素質名列前茅。
學校與江蘇省教育廳國際交流中心合作創辦江蘇省國際預科學院,設有法國班、澳洲班、俄羅斯班等,前兩屆學生出國簽證率為100%。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583,其中中學465人,國小101人,幼稚園17人;其中中層及以上行政人員(不含年級主任)30人,專職教師386人,職員168人。歷時3年,從1萬多名應聘教師中通過嚴格招聘程式擇優錄用,師資隊伍一流。教師隊伍年齡層次科學合理,平均年齡35歲左右,碩士以上學歷者占15%,特級、高級教師30%左右,是一支結構最佳化、理念先進、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
學校創辦以來,堅持貫徹素質教育,採用24小時全程管理模式,提出“精細化”的管理要求,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為教育目標,不斷完善全寄宿制學校科學管理、人文關懷的辦學模式,3年來取得了累累碩果,學生的整體素質躋身南京一流學校方針,競賽成績出類拔萃,成為學生喜歡、家長信任、社會認可的熱門學校。繼前三年取得聯考輝煌之後,2009屆聯考再創佳績:一本達線238人,二本以上達線440人,體藝省統考和校考達線84人,被國內外名校保送和提前錄取52人,飛行員4人,本二以上達到70.2%。其中張詩情、朴俊僖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田韻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至此,四屆畢業生,我校已有九人被清華、北大錄取。聯考升學人數躍居南京市第五名,創歷史新高。
面對21世紀社會大背景,在新一輪課改氛圍中,江寧分校將不斷努力,思考理想教育,實踐教育理想,譜寫附中百年歷史的新篇章。
發展歷程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立於1902年,原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1952年改為“南師附中”,南師附中初名“三江師範學堂附屬中學”,隨著大學的多次更名而更名。1906年更名為兩江師範學堂附屬中學,1915年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1923年更名為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1927年6月更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附屬中,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附屬中學,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暨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1949年8月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附屬中學,1950年10月徑稱南京大學附屬中學。1952年,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獨立,併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大學有關學科組建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學院附屬中學,1984年南京師範學院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南師附中”。
三江師範附中(1902-1905) 兩江師範附中(1905-1914)
南京高等師範附中(1917-1921) 南京高等師範附中(東大附中)(1921-1923)
東南大學附中(1923-1927)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1928-1937)
國立中央大學附中(1946-1949)南京大學附中(1949-1952)
南京師範學院附中(1952-1968)南京魯迅中學(1968-1978)
南京師範學院附中(1978-1984)南 京 師 范 大 學附 中(1984-2001)
南京師範大學附中(本部、樹人國際)(2001-2003)南京師範大學附中(本部、樹人國際、江寧分校)(2003-現在)
詳細信息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是一所發展中的百年老校,是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其前身可以溯源至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的附屬中學堂。在一個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十易校名,六遷校址,以慎聘良師、銳意實驗、校風誠樸、善育英才而著稱。著名教授王瀣、柳詒徵、鄒秉文、錢崇澍、楊銓、張子高、嚴濟慈、舒新城、沈灌群、常任俠、唐圭章、沙孟海、楊建侯等都曾擔任附中課程,他們的成就和業績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附中教師不做教書匠而要做教育家的優良傳統。學校現有教師150人,其中高級教師80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人;江蘇省、南京市名師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特級教師9人;南京市學科帶頭人10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30人。80年代以來,附中先後有多名教師參與國家教委頒布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高中課程改革計畫與人教版教材教參的研究和編寫工作。
銳意改革是該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1922年,附中率先採用三三制新學制並編定新學制課程大綱,實驗道爾頓制,推動了全國中學的學制和課程改革;抗戰期間,艾偉主持開辦中學六年一貫制學習心理實驗班;50年代,進行高中文理農分科教學實驗和四二制試點班教學改革;60年代,在江蘇省教育廳的主持下,進行了旨在推動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改革;80年代,在國家教委的指導和香港華夏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進行了高中課程結構改革;90年代,附中實行高中階段必修課分層次教學實驗,被列為國家"八五"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的子課題;進入21世紀,學校正在構建"塑造創造性人格"的育人模式,推動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均衡又富有個性的發展。
為了把附中辦成國內、國際一流的學校,學校一直非常重視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附中先後與日本櫻丘高校、韓國檀大附中、澳大利亞考菲爾德學校等學校結成友好學校;教師有84人次先後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國際交流項目,到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美國、韓國、法國等國進修考察;聘請外籍教師來校任教,80年代以來先後來校任教的就有37人;每年來附中參觀訪問的各國友人有十多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文薈萃、名家雲集、銳意改革的氛圍使得附中教育根深葉茂,人才輩出。校友中既有顧作霖(瑞金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超(中共中央特派員)等革命先烈,也有嚴濟慈、汪道涵、彭佩雲、巴金、李國鼎等享譽世界的學者、科學家和政治家;不僅有人數位於全國普通高中前列的35名兩院院士(如獲得國家首屆科技進步獎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第一位電子學女博士韋鈺等),也有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優秀足球評論員黃健翔、將被外國醫生宣判腦死亡的台灣著名主持人劉海若從死神手中奪回的著名醫生凌峰,當然更多的是數以萬計默默無聞在各自崗位上為人類、為祖國作貢獻的校友。歷年來,附中學生不僅以高的升學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贏得社會的讚譽。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是一所發展中的百年老校,是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其前身可以溯源至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的附屬中學堂。在一個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十易校名,六遷校址,以慎聘良師、銳意實驗、校風誠樸、善育英才而著稱。著名教授王瀣、柳詒徵、鄒秉文、錢崇澍、楊銓、張子高、嚴濟慈、舒新城、沈灌群、常任俠、唐圭章、沙孟海、楊建侯等都曾擔任附中課程,他們的成就和業績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附中教師不做教書匠而要做教育家的優良傳統。學校現有教師150人,其中高級教師80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人;江蘇省、南京市名師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特級教師9人;南京市學科帶頭人10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30人。80年代以來,附中先後有多名教師參與國家教委頒布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高中課程改革計畫與人教版教材教參的研究和編寫工作。
銳意改革是該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1922年,附中率先採用三三制新學制並編定新學制課程大綱,實驗道爾頓制,推動了全國中學的學制和課程改革;抗戰期間,艾偉主持開辦中學六年一貫制學習心理實驗班;50年代,進行高中文理農分科教學實驗和四二制試點班教學改革;60 年代,在江蘇省教育廳的主持下,進行了旨在推動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改革;80年代,在國家教委的指導和香港華夏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進行了高中課程結構改革;90年代,附中實行高中階段必修課分層次教學實驗,被列為國家"八五"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的子課題;進入21世紀,學校正在構建"塑造創造性人格 "的育人模式,推動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均衡又富有個性的發展。
為了把附中辦成國內、國際一流的學校,學校一直非常重視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附中先後與日本櫻丘高校、韓國檀大附中、澳大利亞考菲爾德學校等學校結成友好學校;教師有84人次先後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國際交流項目,到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美國、韓國、法國等國進修考察;聘請外籍教師來校任教,80年代以來先後來校任教的就有37人;每年來附中參觀訪問的各國友人有十多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文薈萃、名家雲集、銳意改革的氛圍使得附中教育根深葉茂,人才輩出。校友中既有顧作霖(瑞金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超(中共中央特派員)等革命先烈,也有嚴濟慈、汪道涵、彭佩雲、巴金、李國鼎等享譽世界的學者、科學家和政治家;不僅有人數位於全國普通高中前列的35名兩院院士(如獲得國家首屆科技進步獎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第一位電子學女博士韋鈺等),也有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優秀足球評論員黃健翔、將被外國醫生宣判腦死亡的台灣著名主持人劉海若從死神手中奪回的著名醫生凌峰,當然更多的是數以萬計默默無聞在各自崗位上為人類、為祖國作貢獻的校友。歷年來,附中學生不僅以高的升學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層次、高質量的素質贏得社會的讚譽。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
The High Schoolcentennial
Th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 is now celebrating its first Centennial.initiallyZhang Zhidong obtained royal permission to found a middle school which was attached to the San Jiang Normal School. During these hundred years, the School changed its name ten times and changed its location six times which reflects the evolution and dedication to China determination to renew its education system.
On October 1, 2002 the General Philatelic Company of China will issue a commemorative stamp folder to mark the School's Centennial.The Schools graduates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importance as innovators in creating new knowledge and creating new cadres of teachers for each generation.Graduate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nation'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hese 100 years. Their recognized achievements have enabled the school to be established as a base for future contributions and for developing new records of achievement.This school nurtures the growth of civil virtues and the expanding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many fields of human endeavor. 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School, in its second century, more than ever, will be a place of vigor,energy and growth.or
(an alternative version could b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 100th niversar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 was initially the middle school of San Jiang Normal School. It was founded by Zhang Zhidong with royal permission and has reached its one hundredth year. During these 100 years, the school has
changed its name ten times and its location six times. These changes reflect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system. On October 1, 2002, the General Philatelic Company of China will publish a commemorative stamp folder to mark the special occasion of the school's Centennial.The school's graduates have proven themselves to be
the nation's backbone, and the school's teachers will forever be cultivators of knowledge.Th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s hundred year history has witnessed the extensive role that the school's
graduates have played in our nation's development. The past achievements of the school reflect itsongoingcontributions toward the nation's flourishing future. The school continues to be a leader in education today. We sincerely wish th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gh School to endow its students with ethical virtues and to prepare its students with quality, well rounded knowledge. We are sure that the vigor and excellence of this school will carry on into the future.
周邊環境
近年來,南京不斷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全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評選中名列前茅,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名列第六,也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1、文化底蘊深厚
南京有247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曾經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與北京、西安、洛陽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著名的歷史文化給南京留下了豐富燦爛的遺產和深厚的歷史遺存,她與南京雄偉秀美的山水城林融為一體,形成了城市獨到的歷史人文底蘊。
2、人居環境優良
南京是“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園林城市”,人均占綠地9.2平方米,城市綠化率達42%,居中國各城市之首,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是南京城市的主要特色。長江、秦淮河從南京城區橫穿而過,玄武湖與紫金山共同組成了鐘山風景區。現存23公里長、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城牆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皇城牆。
3、基礎設施良好
南京擁有一流的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了80多條國際國內空、貨運航線;南京港年吞吐量6000多萬噸、貨櫃吞吐量突破45萬標箱,是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鐵路、高等級公路連線中國主要城市,構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微波通信、光纖數字通信、寬頻網,構成了南京立體的現代化通信網路,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華東地區重要的通信樞紐。
4、經濟快速增長
1995至2002年,全市消費、投資及出口穩定增長,GDP年平均增長率為12.2%,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率為1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平均增長率為14.5%,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2002年全市GDP1295億元,財政收入265億元,工業增加值49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6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南京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第2位,地方財政收入居第3位,人均GDP居第5位。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車輛製造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導,以生物醫藥、機械裝備、鋼鐵冶煉、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及新型建材等六大行業為重點,擁有36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個大類產品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科技教育發達
南京教育、科研水平居北京、上海之後列全國第三位,擁有各類高等院校37所,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為首的一批高校科研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全市有各類科研機構641家,其中國內一流研究中心和實驗室100多家,每年申報重大科研成果800多項,申請專利2000多件。擁有國家兩院院士71人,各類科研人員35萬人,在校大學生32萬人,每萬人擁有高校學生數分別是上海的3.8倍,北京的2.7倍,杭州的1.3倍,每年向社會輸送近8萬名大學畢業生,為南京建設發展提供了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6、金融商貿活躍
南京市場發達,商貿流通活躍,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具有強勁的輻射功能。國家專業銀行、全國性或地區性商業銀行均在南京設有分支機構,全市擁有銀行營業機構1000多家。各類商業設施完善,新型業態發展迅速,擁有各類商業服務網點8萬多個,各類市場600多個。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526億,居全國十強城市之列,成為長江流域金融、商貿、流通四大中心之一。
7、投資服務便捷
正在實施“大通關”工程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海關、商檢部門建立了為外商服務的綠色通道;國際航空貨運至南京祿口機場,或經上海浦東機場轉運南京均實行“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南京口岸經國家批准擁有落地簽證權,可以辦理48小時落地簽證,目前正在申辦72小時落地簽證。對外商投資項目審批實行全程代辦服務制度,建立了從項目立項、契約章程審批到註冊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明確工作時限,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設立了外商投訴中心、涉外律師、涉外醫院、國際學校等中介、服務機構,為外商提供各方面的周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