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遺民詞人研究

南宋遺民詞人研究

丁楹編寫的《南宋遺民詞人研究 》一書由鳳凰出版社出版,該書試對南宋遺民詞人的主體特徵、創作活動和詞史定位進行新的闡釋,多角度地分析了南宋遺民詞人的生存狀態、價值觀念及其人格形象,是創作主體在特定歷史時期心靈歷程的記錄,是唐宋詞發展中光輝的最後一頁,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與價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南宋遺民詞人研究南宋遺民詞人研究

《南宋遺民詞人研究》試對南宋遺民詞人的主體特徵、創作活動和詞史定位進行新的闡釋,多角度地分析了南宋遺民詞人的生存狀態、價值觀念及其人格形象,進而對其詞創作進行了全面梳理,構建了一個從創作主體論、創作實踐論到影響定位論的比較完整的闡釋框架,視野比較開闊,論析有相當的深度,不乏作者自己創見。 南宋遺民詞人是唐宋詞史上一個頗具特色的群體,南宋遺民詞是創作主體在特定歷史時期心靈歷程的記錄,是唐宋詞發展中光輝的最後一頁,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與價值。

作者簡介

丁楹,男,1976年1月25日生,江西於都人。先後畢業於南昌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師從國內著名詞學專家沈家莊、程郁綴先生。200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執教於肇慶學院文學院。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尤其以唐宋詞為主攻方向。業餘從事詩詞創作,曾任北京大學詩詞協會《北社》理事,已發表詩詞作晶若干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隱逸之風的盛行與遺民詞人角色的自我認定

二、研究現狀述略與分析

三、研究的任務、內容與方法

第一章 南宋遺民詞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第一節 漂泊流離

第二節 優遊山水

第三節 閉門著述

第四節 聚眾授徒

第二章 南宋遺民詞人心跡探求

第一節 隱忍之痛

第二節 懷想之悲

第三節 仕隱之惑

第三章 南宋遺民詞人人格形象的建構

第一節 南宋遺民詞人人格形象的特點

第二節 南宋遺民詞人與晉人風度

第三節 南宋遺民詞人與江湖士風

第四節 南宋遺民詞中展現人格形象的主要途徑

第五節 南宋遺民詞中人格形象的社會批判意義

第四章 南宋遺民詞人求禪問道活動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第一節 南宋遺民詞人與道士的交往

第二節 道家思想對南宋遺民詞人選擇意象與構造意境的影響

第三節 道家思想對南宋遺民詞人文學觀念與創作理論的影響

第四節 南宋遺民詞人與佛教的聯繫

第五節 南宋遺民詞中的佛教意蘊

第六節 “清空”詞論的佛教內涵

第五章 南宋遺民詞人交遊唱和活動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第一節 交遊唱和的特點

第二節 交遊唱和的原因

第三節 交遊唱和的主題

第四節 交遊唱和的意義

第六章 南宋遺民詞人的詞史定位

第一節 在唐宋詞史上的定位

第二節 對元詞的影響

第三節 對清初詞的影響

結語

引用書目

後記

部分書摘

如宋宗室之後趙孟煩,人元後,應召為兵部郎中,直集賢院,出守濟南,在寫給遺民詞人周密的《次韻周公謹見贈》中說:“池魚思故淵,檻獸念舊藪。官曹困窘束,卯人常盡酉。簡書督期會,何用傳不朽。十年從世故,塵土盪衣袖。歸來忽相見,忘此離別久。緬懷德翁隱,坐羨沮溺偶。新詩使我和,顰里忘己丑。平生知我者,頗亦似公否?山林期晚歲,雞黍共尊酒。卻笑桓公言,悽然漢南柳。”羨隱之情、充溢於字裡行間。南宋遺民詞人之所以與那些出任為元朝官職的故人仍保持著友誼,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痛苦體驗、矛盾心理和尷尬處境,雖出處不同、進退有別,但其歸隱、羨隱之心卻是相通的。江湖文士與南宋遺民促成了宋元之際隱逸之風的盛行。這種隱逸風氣具有繼承性和群體性的特點,是宋元時期士人長期相傳和群體參與的行為風氣,正因為如此,這種隱居不仕的行為風氣像颶風一樣具有感染性與傳遞性,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整個時代的社會風氣,使宋末以來的隱逸之風蓬勃興起、廣為流行、餘波不息、影響深遠,形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道獨特景象。宋元之際詞林中的那種隱逸之風,正是普遍存在的社會風氣在詞體文學上的體現與反映,若從傳統隱逸文化的深層次角度,來探討這一時期的詞壇現象,對儲藏在唐宋詞史發展的最後階段一一南宋遺民詞中豐富多樣的因襲、演變信息,進行隱逸文化方面的闡釋,或許有更多的可評可說之處,也更易於深入地發掘、把握唐宋詞流變的後期軌跡。因為,南宋後期以來詞體特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詞人的隱士性格特徵。所以,創作主體角色的改變,即由以前的歌者、詩人轉變為詞匠,詞體特徵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如朱彝尊在《詞綜·發凡》中說:“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