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一郎金鋌

南宋武一郎金鋌

南宋一兩金鋌長122毫米左右,寬11~14毫米,厚2毫米,重39克左右,成色95%~99.9%。 1979年11月安徽合肥出土的金鋌較小,長70~90毫米,寬7~9毫米,厚1毫米,重19克。 一般來說,南宋金鋌的銘文比較簡單,僅有表示金的成色、金銀鋪名、工匠名及彰名店鋪的押記等。

概況

名 字: 武一郎金鋌
年 代: 南宋
尺 寸: 長116毫米,寬14毫米,厚1毫米
重 量: 39.7克
收藏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

詳情

武一郎十分金
南宋一兩金鋌長122毫米左右,寬11~14毫米,厚2毫米,重39克左右,成色95%~99.9%。 目前發現的一兩金鋌,主要集中在杭州、江蘇、安徽等地出土。南宋金鋌的形制保留直形,這主要是鑄造工藝上的原因。其製作較為規範,且有大小兩種。杭州先後在1956年和1999年出土兩批金鋌,尺寸、重量大致相同,一般長101~126毫米,寬10~17毫米,厚1毫米左右,重量為35.4~42克。安徽休寧在1952年也出土兩件金鋌,其形制、重量與杭州出土的金鋌相似。1979年11月安徽合肥出土的金鋌較小,長70~90毫米,寬7~9毫米,厚1毫米,重19克。從南宋金鋌形制的變化上可以看出:南宋金鋌的鑄造較唐代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是先製成一根長金條,再根據一定的尺寸截段,因而其尺寸、重量及成色都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這說明當時金鋌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打造的,顯示一定的價值以便於流通。而且南宋金鋌的尺寸、重量的設定,使其更接近於流通貨幣,這與大小不一,或薄或厚、輕重有別的唐代金鋌上貢、進獻的職能有本質的區別。 一般來說,南宋金鋌的銘文比較簡單,僅有表示金的成色、金銀鋪名、工匠名及彰名店鋪的押記等。“石元鋪”是金銀鹽鈔交引鋪名。金銀鹽鈔交引鋪是一種特殊的店鋪,其經營範圍在保留前朝金銀鋪的各項業務的基礎上新增了兌換政府專賣品鈔引的經營業務,是一種帶有官商性質的民間金融機構。“韓四郎”、“陳二郎”、“武一郎”是金銀匠名。“十分金”表示足金。當時京城臨安有一百多家金銀鋪,彼此間都有競爭,標明成色、鋪名、工匠名不僅可以提高金銀鋪的信譽,顯示其成色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彰明店名、擴大知名度,其有一定的廣告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