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丘三五郎古墓

南宋丘三五郎古墓

縣級文物保護點——南宋丘三五郎古墓 丘氏入杭太始祖三五郎墓座落於太拔黃岩紫林灘屏風嶺,座西南朝東北,占地180多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面闊三米,進深二一米,墓碑高76厘米,寬46厘米。該墳始建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當地人稱“大官地”,丁山兼未,丙午分金,“金簪插壁”形,又稱“大座人形”。

縣級文物保護點——南宋丘三五郎古墓

丘氏入杭太始祖三五郎墓座落於太拔黃岩紫林灘屏風嶺,座西南朝東北,占地180多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面闊三米,進深二一米,墓碑高76厘米,寬46厘米。該墳始建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當地人稱“大官地”,丁山兼未,丙午分金,“金簪插壁”形,又稱“大座人形”。

清乾隆六年(1714年)重修,築全石墳,碑鐫“宋邱氏太始祖三五郎、妣李太婆、陳太婆合墓”,十大房嗣孫同立,清乾隆六年辛酉季冬月吉旦。前有三摺水,後有七重峰,枕山玉帶水,左虎右龍。墳前豎有大華表一對,華表鐫“世歷四朝昌三百年科第,支傳十派綿億萬代簪纓”。山腳下墓道碑鐫“宋始祖邱氏考三五郎公墓道”。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此次修碑記曰“……我祖三五郎公支傳十派,散處各省,實邱氏之始祖,自宋播越遷居上杭,卜葬茲土已歷六百餘載,子姓星羅棋布……”。

一九八六年、一九九六年、一九九八年三次遭入破壞,嗣孫連續三次捐款維修復原,並新建思源亭一座。二00一年二月廿四日(農曆二月初二),來自台灣、武平、永定、永安、長汀、廣東陸河以及本縣各鄉鎮的三五郎後裔一千多人,縣政協副主席、客聯會副會長黃福茂、縣文館會副會長黃珠燕、縣台辦主任丘能書等應邀參加,分乘四十多部汽車,二百三十多輛機車前往三五郎墳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活動。慶典活動由縣人大原副主任丘細妹主持,縣政協副主席、客聯會副會長黃福茂代表縣有關部門發表了重要講話。

據資料表明寰球有丘三五郎後裔約二百萬,占全球五百萬丘姓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僅在台灣就有三五郎後裔30~40萬之眾,他們之中佼佼者不乏其人,因此保護好這座古墓對於發揮“五緣”優勢,加強港、澳、台、僑工作和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至為重要。

二00二年七月,上杭縣人民政府以杭政(2002)二十六號檔案將“丘三五郎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檔案指出其保護範圍“丘三五郎古墓至思源亭五十米內為紅色保護,整座山頭為綠線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

上杭丘氏源流研究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