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

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

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2014年11月1日首次舉辦。 通過舉辦南北大學生對抗賽,加強南北高校圍棋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能夠加快推動圍棋文化進入高校,進一步促進圍棋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

賽事歷史

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 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

2014年11月1日,對整個大學生圍棋而言是個歷史性的時刻。第一屆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在中國棋院杭州分院正式拉開帷幕。

2015年5月1日至3日,“紫光杯”第二屆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在清華大學進行。

2016年5月2日,“建橋杯”第三屆南北大學生圍棋對抗賽在上海滴水湖畔的建橋學院順利閉幕。本次比賽由上海圍棋協會,上海外國語大學“致遠大學圍棋發展基金”,清華大學“圍棋文化交流與研究”基金主辦,上海建橋學院承辦,上海市大學生圍棋聯賽組委會,北京市大學生圍棋聯賽組委會協辦。

參賽單位

北方隊

由北大、清華領銜 ;來自北京、天津、西安、哈爾濱等地的高校。

南方隊

由復旦、上外領銜 ;來自上海、南京、合肥、廣州、武漢、長沙、杭州、南昌、贛州等地高校。

教練組成

北方隊

北方教練由檀嘯、俞斌、胡躍峰、華學明、張越然等知名職業棋手組成。

南方隊

劉星、佟禹林、孫遠等明星棋手則為南方出謀劃策。

競賽項目

三個大項、六個小項的角逐 ;2016年首次嘗試了藏式圍棋和朝鮮圍棋;同時集思廣益、別出心裁,策劃了一些非常新穎的個人體驗類項目,如間諜圍棋、沙盒圍棋、暗礁圍棋等。

文武鬥

“文武鬥”是大學生圍棋聯賽首創的全新模式,要求棋手在掌握精湛棋藝的同時對圍棋的文化歷史有一定的涉獵,體現出大學生圍棋的別樣風貌。“文斗”分為歷史、人物、規則、術語四個方面。“武鬥”主要考察棋手在短時間內對棋形的敏銳程度,十分鐘內找出破解全部十五道死活題的關鍵第一手。

隊際賽

隊際賽是近年來興起的最新比賽形式,共分為三節,以七十二手為界,考驗棋手間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後方研究室對場上形勢的洞察力。

南北大學隊際賽以南方隊或北方隊為單位,每隊由 1 名領隊,3 名教練(水平不限)和 10 名隊員(最多包含職業棋手 3 名,含隊長 1 名)組成。研究室同步直播比賽對局,研究室人員由領隊,隊長,教練員和不上場隊員構成。每節開始前 5 分鐘各隊向裁判組提交本節出場名單及出場位置號。

死活進階大闖關

1、南北方每隊各 3 名參賽選手。

2、每組抽籤挑戰“死活題進階”A 組或 B 組各 15 題,題目難度從易到難,分值分別為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分。

3、每組派出一名隊員先行闖關,答出第一手棋與正確答案相同即為答對,全隊和本人獲得該題分數,進入下一題。每名隊員累計擁有 10 分鐘思考時間,回答時不計時,每次回答失敗將扣除 1 分鐘時間。

4、只有闖過前一關才能看到後一關的題目。

5、每隊可申請換人 2 次,換人後原場上選手時間保留,新上場選手開始計時。選手時間用盡則自動換上場下時間尚未用盡的選手。

6、比賽過程中如有犯規由主持人指出並判定,每次犯規扣 5 分。

7、3 名隊員時間均用盡則挑戰結束,統計雙方總得分。

8、得分最高的隊員獲得“武狀元”稱號,如出現同分則共享。闖過全部 15 關有特別大獎。

9、總成績:總分高者為勝隊計 5 大分,低者為負隊計 2 大分,平局各計 3 大分。

10、參賽選手的身份可以是在校生、校友或教師。

13×13與 9×9 圍棋賽

1、每個項目南方大學與北方大學各報 8 名選手參賽,不可兼報,每盤棋猜先,中國規則。9×9 採取 5 輪積分編排制,黑貼 2 又 3/4 子;13×13 採用 4 輪單淘汰制,黑貼 3又 3/4 子。

2、9×9 每方用時 10 分鐘包乾,13×13 每方用時 20 分鐘包乾。

3、積分:每項冠軍積 3 大分,亞軍積 2 大分,季軍(13×13 有並列)積 1 大分。

4、參賽選手的身份可以是在校生、校友或教師。

混雙快棋賽

1、南北大學每方各 4 對選手,抽籤交錯排開,3 輪單淘汰制。

2、比賽用時為每方 20 秒 10 次。

規則說明:各隊分派 1 名男棋手和 1 名女棋手下聯棋。同隊選手坐在同側,按照黑女-白女-黑男-白男的順序依次落子。

處罰規定:比賽進行中若出現行棋次序錯誤 ( 即某位棋手未接續其上位棋手的順序落子 ),對方須在落子前向裁判員提出,經裁判員確認生效。若已落新子則自

動失效。第 1 次次序錯誤罰失誤方 1 子,第 2 次罰 2 子,第 3 次罰 3 子,在計算勝負時累計計算。一方出現第 4 次行棋次序錯誤時直接判負。次序錯誤著手有效,由失誤者下位棋手選擇己方接續者繼續對局。

3、積分:前四對選手分別記 6,4,2,2 大分。

4、參賽選手的身份可以是在校生、校友或教師。

全員對抗賽

1、 每方各18名選手, 前10台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 其中9-10台為女生,11 - 12 台為高校在職教師,13 - 15 台為本科畢業 10 年以上的校友,16 - 18台為南北賽事組織人員。

2、比賽共 18 台,其中一台為主將。每方用時為 1 小時包乾,主將用時為 1 小時60 秒 1 次。參賽選手不限制段位。

3、積分:14:4 及以上比分,勝方記 10 大分,負方記 2 大分;10:8 至 14:4 的比分,勝方記 8 大分,負方記 4 大分;9:9 主將勝則勝方記 7 大分,負方記 5 大分。

個人體驗類項目

為不計分項目

間諜圍棋:

(1)該遊戲每個陣營有3人,對局雙方每方3人,分別由兩名正常對局者和一名潛伏在對方陣營的“間諜”組成,且所有人身份由抽籤決定,不知道他人身份,按照聯棋規則落子

(2)在棋局的任一時刻,黑白任意一方的三個人可發起投票(2人同意即可),將疑似“間諜”的棋手投票出局,出局者無論身份不再具有落子權利,但仍有投票權。出局者若為“間諜”,棋局繼續;若為正常對局者,則該方停一手,之後棋局繼續,且可以繼續發起投票。

(3)棋局結束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棋局正常結束,按照中國圍棋規則判斷勝負;另一種是非正常結束,若黑白任意一方經兩次投票後只有“間諜”有落子權,棋局自動結束,間諜陣營獲勝。

(4)對局過程中允許正常交流,但不得涉及未處理的棋盤領域。

沙盒圍棋:

以競叫貼目為主要手段,配以一些特殊的規則。對局雙方從盒中抽取任意規則,然後雙方開始競叫,競叫方法採取兩輪暗叫。均競叫白讓子或獲勝子數(可低於177)。第一輪暗叫結束後,雙方可參考第一輪暗叫的結果進行第二輪暗叫。第二輪暗叫中競叫高者拿白棋。若第二輪暗叫雙方叫平,則第一輪多叫者得白棋。若兩輪叫平,則猜先定黑白。

特殊規則包括:逢打必長,連下兩手,三眼活棋,5連禁手等。

暗礁圍棋:

(1)採用13路棋盤,對局黑白雙方各一人,猜先定黑白。

(2)開局前雙方先決定己方三枚“暗礁”棋子的位置,並以坐標形式記下交給裁判保存。對於雙方,規定各自左上角均為(1,A),右上角為(1,S)

(3)在對局過程中,以下情況涉及“暗礁”棋子:

(a)需要使用己方某“暗礁”棋子時,可主動聲明(一回合不限次數),則此坐標視為已經有己方棋子。

(b)當對方棋子落於本方“暗礁”棋子上時,需立即聲明,則對手此次落子視為棄權(也可以放棄聲明),“暗礁”位置視為被本方占據。

(c)若雙方“暗礁”位置重合,則當雙方均聲明時,此坐標視為正常點,雙方均可落子,則該輪正常進行。

(4)對局結束時,雙方交換事先記錄的“暗礁”坐標,以便查驗。

趣味項目

為不計分項目

1、馬拉松圍棋:任一選手在任意時間找對方任一選手以任何用時賽制進行的猜先對局經雙方在成績表上籤名後均可被統計在內。

2、啤酒圍棋接力賽:南北雙方各出 5 人一隊上場比賽,每方一小時 60 秒 1 次。場下可在不影響對局者的條件下研究。每位選手出場或被替換上場時需喝乾一瓶啤酒。如果喝乾超過一瓶,每多喝乾一瓶在數子時可以獲得 2 子額外獎勵。

3、幽靈圍棋:對局雙方各面對一塊棋盤背對而坐,依裁判號令依序只落黑子(或白子),靠擺出雙方棋子的裁判提示(如黑方無效著法,白方提掉 2 子)等判斷對方棋子的位置,無效著法即落子與對方已存在棋子重合,可重新落子。

4、道棋:道棋與圍棋不同的是:它的棋盤是立體的,縱橫十九道,每一條線都首尾相連,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輪胎面,朝各個方向轉動輪胎面,看到的棋盤總是連續的。

5、八卦棋:八卦棋與圍棋的基本規則相同,但在棋盤的每一個方格里都增加兩條對角線。棋盤格數為 8×8,點數為 8×8 + 7×7,共 113 個交叉點。這樣消除了劫爭,使得棋上的人為設定更少,衍生出許多新奇的死活和變化。一些重要的點在八個方向上有八口氣,因此稱為八卦棋。

歷屆概況

第一屆

北方隊憑藉在“文武鬥”和隊際賽中的出色發揮,獲得了首屆南北對抗的優勝。

第二屆

南北大學隊際賽,此項比賽已於5月1日晚結束,最終南方隊驚險取勝。 經過隊際賽、大對抗賽、混雙賽、9路盤、11路盤,死活大闖關等多項較量,最終本次南北對抗以南方隊勝出告終。除了正式比賽,本次南北對抗還有很多有趣的比賽項目,例如雙方自由約定時長的馬拉松圍棋,多乾一瓶啤酒數子時獲得2子額外獎勵的啤酒圍棋接力賽等

第三屆

詳細賽果:

比賽項目 北方 南方

藏式圍棋 12比5

朝鮮圍棋 5比7

相談棋 2比0

10s超快棋 3比0

混雙快棋 2比1

隊際賽 0比1

教授校友對抗 5比7

綜合得分 87比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