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局舊址

南京郵電局舊址

南京郵電局舊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建康路110號,太平南路與建康路交匯處,是南京現存的歷史最悠久的郵局,是民國時期保存下來的一處重要郵政舊址,也是20世紀20年代西方古典建築形式傳入中國的代表作之一。南京郵電局舊址始建於民國九年(1920年),民國十二年(1923年)正式建成開業,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更名為建康路郵政支局,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朝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南京貢院街設立的南京郵政支局標誌著南京郵政事業的開始。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南京闢為通商口岸後,郵政事業迅速發展,網點建設由城區擴展到句容、浦口、溧水、六合等地。

民國九年(1920年)12月,南京郵政總局在貢院街原南京郵政局舊址(今金陵路15號、建康路110號),購買基地1112平方米,計龍洋5244元。

民國十一年(1922年),江蘇省郵務管理局在奇望街(今建康路146號)新建郵政支局,稱為奇望街支局。新建一幢兩層鋼混結構營業樓,建築面積1319.61平方米,費用合計198111.84元。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新樓建成開業,定名為奇望街郵務支局,為當時南京最大的郵務支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奇望街拓寬成新式馬路,按照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建康”定名為建康路,奇望街支局更名為建康路郵政支局,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2000年年底。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軍侵占南京一度停業,翌年恢復營業。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創設示範郵局,局內設備配套,除備有筆墨、單式外,並設膠水機一台,成為郵局營業部門之楷模。

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夫子廟郵局一直被編列為南京市郵政1支局,堪稱“南京郵政第一局”,長期使用“1(支)”編號日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用“210001”郵政編碼日戳。

1950年,設報刊零售點,同時辦理函購、電話預約和零售報刊業務。

1950-1953年,先後開辦儲蓄業務、午間匯兌業務和航空匯票業務。

1960年,下設內橋郵電所。

1966年8月,下設光華門郵電所。

1978年,光華門郵電所升為郵電支局,和該支局脫鉤。

1985年,建康路郵電支局將報刊零售點改設報刊門市部,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1995年,下設大中橋郵電所。

1997年3月,代辦收繳電話費業務。年末,該局(含下轄內橋、大中橋2個郵電所,共有職工91人,郵政收入505.41萬元,電信收入34.15萬元。

2001年1月1日,建康路郵政支局更名為夫子廟郵局,沿用至今。  

2015年2月4日,夫子廟郵局重新試營業,春節後將正式營業。整個布局參考了民國老郵局風格,還參考了不少南京民國郵局老照片。

建築布局

南京郵電局舊址由英國人於1919年開始設計建造,建築風格屬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形式。郵局在設計上不同於傳統建築的南北走向,而是正門朝東,南北對稱,平屋頂,共兩層,建築整體呈“凹”字形。入口處為花崗岩台階,寬形柱式門廊和五座高大的圓拱門。台階兩側各建有一座混凝土信箱。大樓頂部中央建有一座圓頂西式風格的鐘台。整個建築物外牆為水泥拉毛粉刷,窗套為水泥仿砌石,門廊上部及裝飾柱、陽台,圍以花瓶圖案的水泥欄桿。大樓底層為營業大廳,水磨石地坪,布局已作改造;二樓為辦公用房,木地板,內廊式布局。原建築還有地下室,現已廢棄。當時郵局內部設施先進,有取暖設施,隔牆空心。冬天,熱氣在空心牆裡流動傳輸,樓里每個房間都暖和,不過在後來的改造中拆除了。

文物現狀

南京郵電局舊址朝東的正門為郵儲銀行,朝南的正門為夫子廟郵局,南門招牌上“夫子廟郵政局”六個大字。拾級而上,是由六個羅馬立柱撐起的大門廊。木色的老舊玻璃門、落地窗,青灰色牆面上掛著銅質的格紋壁燈,綠色漆制門檐雕花精美。走進郵局內部,鐵藝玻璃吊燈、老舊的木式櫃檯,處處透出民國范。最有“民國味兒”的要數郵政業務服務櫃檯了。取代玻璃隔斷和大理石櫃檯的是鐵質欄桿隔斷和木質櫃檯,復原了民國時期的郵局風貌。櫃檯背後的牆上掛著復古的木質匾額,上題“夫子廟郵政局”六個字,牆上還掛了十幾幅民國郵筒、郵亭、郵政大樓的老照片。這裡除了能辦理一般的郵政業務外,還設定了文創銷售和慢遞業務。文創銷售櫃檯採用深色木質展櫃搭配老式銅掛鎖風格,推出了十里秦淮“旅遊護照”、槳聲燈影秦淮河郵折和夫子廟郵局專屬個性化明信片等。慢遞業務和南京特色專屬明信片也是文藝小清新們的心頭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