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

南京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於2010年7月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財經大學共同設立、共同建設的省級重點研究基地。

中心簡介

該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於2010年7月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財經大學共同設立、共同建設的省級重點研究基地。
該中心以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和法學等一級學科為支撐,深刻把握中國財稅體制變革的節奏與特徵,以地方政府財稅制度創新與變革研究作為主要特色,構建以項目化運作為主導的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組建和培養一支具有學術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精英科研團隊,主要開展套用性和政策性研究,致力於將中心建設成為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和一定權威性的財稅科學研究機構和政府財政決策諮詢機構。
該中心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現任正副主任各一名;中心設有專門的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是中心學術研究的指導機構,負責制定中心的學術發展規劃和指導中心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心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近30人,主要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遴選為省重點研究基地一年以來,中心各研究團隊在研與新立項各類縱向和橫向課題29項,其中國家級課題5項,省部級課題8項,廳級課題6項,國際項目2項。中心專兼職科研人員新近發表學術論文共40餘篇,其中發表於《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財政研究》、《稅務研究》、《經濟學動態》、《教育與經濟》等權威期刊以及CSSCI來源期刊20餘篇;已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各3部。

規章制度

聘任辦法

根據《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的要求,南京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實行全員聘任制,並制定以下辦法。
一、全員聘任包括中心所有專兼職研究人員、工作人員。
二、中心主任由校長聘任;執行主任、副主任及以下人員由主任聘任。
三、被聘任人員由本人提出申請或專家推薦,中心學術委員會審核通過,中心主任批准聘任。
四、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的聘任,參照其現有職稱,可分別聘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凡重大課題及其子課題的主持人或主要承擔人可以高聘或平聘。
五、中心聘用研究人員應是在公共財政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就,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和中青年學術骨幹。在同等條件下中心將優先聘用出國留學、進修人員和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
六、中心實行“帶(給)課題和經費進中心,完成課題後出中心”的流動聘任制。中心主任與被聘人員要簽訂責任、權利和利益明確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契約。聘期按項目的需要,一般為一至三年。特殊情況可短期聘任。
七、聘任契約的基本內容應包括:
1、研究課題名稱、課題來源。
2、課題經費數額、經費來源。
3、聘任時間、聘任為專職或兼職。
4、中心提供辦公室、計算機的使用和其他研究必要保障。
5、研究成果的考核標準。
6、獎懲措施等。
八、中心聘任的專職研究人員在中心從事課題研究的工作時間每年不得少於6個月;兼職研究人員則不得少於2個月。中心的校內專職人員一般不少於7人,校內專職研究人員數與校外專兼職人員數應保持不低於2:1的比例。
九、中心聘任的專兼職研究人員,教授、副教授分別評定為一、二、三級,對應享受特殊崗位津貼的一、二、三等;講師分為一、二級,對應享受特殊崗位津貼的一、二等。研究人員的具體等級由中心主任提出,學術委員會表決通過,並形成中心檔案列印公布,通報中心全體人員。

學術委員會工作條例

根據《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的要求,南京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中心學術委員會,並制定以下工作條例。
一、中心學術委員會屬於學術研究指導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1、審議中心的學術研究方向和中長期研究發展規劃。
2、負責中心的重大項目和其他開放研究課題的評審並決定資助金額。
3、負責重大成果的評審鑑定工作。
4、對重大課題經費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議並監督。
5、協調本學科領域全國性重大學術活動。
二、學術委員會由國內7名至10名著名學者組成,委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70歲,中青年學者應占四分之一以上比例。本校學者不超過委員數的四分之一。
三、學術委員會委員名單由中心主任提出,經中心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徵得本人同意後經學校主管校長批准,由中心主任聘請,並報教育廳審核。
四、學術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由學術委員會全體委員推選。學術委員會主任由學校校長聘任。學術委員會可聘請秘書1名,協助主任、副主任處理日常工作。
五、學術委員會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由主任召集。主任因故不能主持時,可委託副主任召集。經中心主任或2名委員提議,並經一半以上委員同意,可以舉行一次以上全體會議,或提前和推遲召開預定會議。委員會委員有對會議內容保密的責任。
六、學術委員會做出決議可採取協商一致的方法,也可採取舉手表決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每位委員一票。通訊協商或投票的方式同樣有效。任何決議、複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票數通過方可生效。
七、學術委員會可聘請若干專家作為諮詢委員,也可邀請專家列席會議,但列席專家只有建議權,沒有表決權。
八、學術委員會會議由中心秘書或特邀列席人員負責記錄,形成的決議必須整理成文,會後印發至有關方面及有關人員。中心應妥善保管學術委員會的會議記錄。
九、學術委員會成員因開會及中心工作需要的差旅費、食宿費、通訊費和資料費等由中心報銷。
十、學術委員會任期一般為四年,每次換屆更換的人數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委員因故不能繼續擔任時,應以書面方式向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心主任提出,獲準解除聘職。同時中心主任應按規定程式增補新的委員。
十一、本條例的修訂必須有二位委員提出,並經三分之二委員無記名投票通過方可實施。
十二、本條例報江蘇省教育廳思政處和南京財經大學科研處處備案。

管理章程

第一條 根據《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南京財經大學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管理章程。
第二條 本管理章程是中心建設、運行和發展的基本檔案。
第三條 運行機制。中心實行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財經大學共建,以南京財經大學自建為主的模式進行建設、管理和運行。
第四條 機構設定。中心為學校直屬的實體性研究機構,下設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研究室、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研究室、稅收制度與政策研究室、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室、資料室和辦公室,擁有專職的科研和行政人員編制,獨立的科研、辦公、資料室用房和專家公寓。
第五條 人事管理。中心實行聘用制,在學校核定的編制內,中心能夠行使獨立的人事權,根據需要在國內外聘任專兼職研究人員,在校內聘用行政和資料人員。
第六條 財務管理。中心實行經濟獨立核算,在學校設立獨立賬號。根據江蘇省教育廳和學校有關規定,制定內部分配製度、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
第七條 科研管理。中心實行帶課題或給課題進中心,完成課題出中心的流動機制。科研課題的具體運作嚴格按《中心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執行。
第八條 學術活動管理。
1、中心設學術委員會,為中心學術研究指導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內外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制定中心發展規劃和指導中心的科學研究工作。
2、中心設專家委員會,為中心學術活動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組織中心的學術研討、學術交流和學術會議等活動。
第九條 中心根據研究需要,優先安排成績突出的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國內進修、攻讀學位和出國深造;歡迎境內外學者來中心進修和學術交流。
第十條 中心為校外專兼職人員在中心研究時間、辦公用房、科研設備、圖書資料和生活環境的使用等提供方便。
第十一條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開始執行,解釋權歸中心。.

研究團隊

稅收制度與政策研究方向

該研究中心圍繞公共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現有五個核心研究團隊,分別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稅收制度與政策
學術帶頭人:楊撫生
研究方向:本方向結合當前在稅收制度領域內若干熱點問題,以最優稅制與稅收政策分析為核心內容,就構建促進綠色生產、低碳運行的稅制體系轉型、個人所得稅由分享到綜合、物業稅與財產稅的經濟效應分析,以及政府稅收收入籌劃等一系列具體議題展開研究。

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研究方向

該研究中心圍繞公共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現有五個核心研究團隊,分別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
學術帶頭人:朱秋霞
研究方向:本方向主要結合當前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的劃分模糊,其獨立的財政收入體系未能形成的現實問題,圍繞如何理順政府間財政關係,以及創新設計地方政府財政制度這兩個主要核心內容,就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的劃分、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體系的構建,以及地方財政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具體議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方向

該研究中心圍繞公共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現有五個核心研究團隊,分別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
學術帶頭人:石奇
研究方向:我國的產業發展近年來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較大的問題,例如,發展成本的急劇上升、環境污染等。政府作為經濟發展的巨觀調控者,同時也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應當將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作為目標之一,從而引導產業的良好發展。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這個方向針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從公共財政領域尋求推動產業發展的基本政策主張,從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兩個層面對相關政策主張進行深入探討。研究重點包括: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的規範理論分析,旨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公共政策機制設計與研究,以及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的實證研究。

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研究方向

該研究中心圍繞公共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現有五個核心研究團隊,分別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
學術帶頭人:黃斌
研究方向:本方向著眼於中國當前教育財政在政府投入不足與地區間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結合當前中央在教育財政支出職責與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的制度變革訴求,以教育財政政策分析為主要內容,主要研究議題包括:地方教育財政支出行為與支出規模影響因素研究、政府間教育財政支出職責分配研究、政府間教育財政轉移支付設計與資助效果研究、地區人口結構變遷與教育投入關係研究,以及地區教育投入與社會經濟發展關係研究,等等。

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研究方向

該研究中心圍繞公共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現有五個核心研究團隊,分別從事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教育財政理論與政策、公共政策與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制度與管理、稅收制度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
社會保障制度與管理
學術帶頭人:林治芬
研究方向:本方向著眼於中國當前社會保障公共財政投入不足、決策與管理機制不完善,以及城鄉不能統籌等現實問題,在審視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借鑑國際國內經驗,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政策建議;以公共財政下政府社會保障責任研究為基礎,綜合運用會計、統計、預算等經濟管理方法,對社會保障資金管理進行系統研究;以地方政府的社會保障管理為重點,進行預算管理、指標體系和績效評估等研究。

研究課題

課題立項
序號 負責人 批准時間 計畫下達部門
1 威懾風險、激勵機制與高收入個人稅收不遵從規制 李林木 20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 三角地區外資代工模式下本土企業升級問題研究 石奇 2008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3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供給模式創新研究——基於PPP治理視角 唐祥來 2009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4 長三角大氣污染共同治理中“財政——協作”機制研究 汪沖 2009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5 適齡人口下降與江蘇教育發展研究 程瑤 2009 江蘇省社科基金
6 江蘇外商投資企業避稅與反避稅管理研究 王建偉 2009 江蘇省社科基金
7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創新研究——基於PPP視角 唐祥 2009 江蘇省社科基金
8 保增長與江蘇產業最佳化升級問題研究 石奇 2009 江蘇省社科聯重大項目
9 構建績效導向型公共預算模式研究——以江蘇實踐為例 蔡軍 2009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
10 多目標約束下的房地產稅收政策選擇 程瑤 2009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
11 中外土地財稅制度比較 朱秋霞 2009 美國加圖研究所
12 稅收與進出口貿易的相關分析 楊撫生 2009 國家稅務總局
新立項課題:
1 縣級地方政府義務教育財政支出行為的實證分析 黃斌 2010 國家社科基金
2 地方財政風險識別、預警與規避的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田志剛 2010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3 中國地方公共支出的產出效率及其最優水平測度研究 朱軍 2010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4 面向產業優勢的公共品供給:基於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相互協調的研究 石奇 2010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5 構建江蘇省縣級地方義務教育成本指標體系理論與方法 吳美華 2010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6 地方財政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田志剛 2010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基金
7 江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扶持實證與激勵機制研究 毛翠英 2010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基金
8 基於城市體系空間演化視角的房產稅可計算一般均衡研究 汪沖 2010 南京財經大學立項課題
9 轉型國家職業和技術教育促進農村發展國別政策比較研究 黃斌 8 201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
10 儀征市地方稅務局2011-2015年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石奇 5 2010 儀征市地方稅務局
11 江蘇省“十一五”稅收發展及“十二五”稅收預測研究 楊撫生 2 2010 江蘇省稅務學會
學術論文
出版、發表、提交(鑑定)單位,時間,獲獎名稱、等級
1 石奇:“附加價值來源轉化:文獻評述與機理分析”(論文) 產業經濟研究,2010.6
2 楊撫生:“稅式支出對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論文) 閱江學刊,2010.6
3 李林木:“借鑑國際經驗,完善我國消費稅政策”(論文) 涉外稅務,2010.5
4 李林木:“威懾風險、誠信激勵與高收入個人稅收遵從”(論文) 財政研究,2011.1
5 黃斌:“現實與政策意圖之間的偏差——中國義務教育財政制度變革的歷史與展望”(論文) 教育與經濟,2010.4
6 唐祥來:“高校債務風險化解模式創新:PPP”(論文) 高教探索,2010.6
7 王建偉:“論所得稅立法改進--基於中美所得稅立法基本視角”(論文) 稅務研究,2010.7
8 石奇:“基於要素供給條件變化的產業發展成本研究--以“外資代工模式”的長三角製造業為例”(論文) 中國工業經濟,2010.8
9 程瑤:“稅收的土地資源配置效應研究”(論文)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0.5
10 程瑤:“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法探析”(論文)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0.5
11 田志剛:“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劃分的制度環境研究”(論文) 中州學刊,2010.5
12 龍卓舟:“我國社會保障研究敘評” (論文)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02
13 朱軍:“低碳經濟中的最優財稅政策分析”(論文) 中國財政,2010.6
14 朱軍:“新動態公共財政理論新進展” (論文) 經濟學動態,2010.10
15 朱軍:“中國地方政府超額公共支出規模的測度及其控制” (論文) 財貿研究,2011.02
16 朱軍:“信號消費、異質消費與公共產品自願供給”(論文) 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02
17 朱軍:“貿易廣度、貿易平衡與公共支出規模擴張”(論文) 財經論叢,2011.02
18 汪沖:“城際政府公共投資策略互動及形成機制——基於27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數據的實證分析” 財經研究,2011.02
19 田志剛:“地方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劃分研究”(專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10
20 朱軍:“高級財政學——現代公共財政前沿理論分析”(著作)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2
21 朱軍:“資本商品課稅問題研究”(專著) 中國稅務出版社,2011.03
22 唐祥來:“財政學”(教材) 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8
23 蔡軍:“公共政策管理”(教材) 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8
24 楊撫生:“中國稅制”(教材) 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