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落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安德門大街48號,是江蘇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鬥爭的民間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建於2006年,由南京市民、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南京市政協委員吳先斌先生個人投資籌建和運營管理,是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南京市黨史教育基地、以及多家高等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抗戰時期軍用車牌抗戰時期軍用車牌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由南京市民吳先斌個人投資籌建,是江蘇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鬥爭的民間綜合性專題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擁有1300餘件珍貴藏品,抗戰類圖書四萬餘冊。展覽由“南京城的控訴”和“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兩部分組成,使人們從獨特的民間視角來認知“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悲劇和南京城在抗戰中的文化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自2006年12月對社會正式開放以來,該館已接待參觀民眾6.8萬多人次,其中接待美國、日本等外籍訪問團17個。

吳先斌先生從一名鍾姓的南京人手中購得日軍轟炸南京、屠殺平民的歷史照片。照片紀錄了“慘死於敵機之下的南京市民”,畫面上有被燒焦、被炸死的中國人的屍體;它們還紀錄了日機轟炸後留下的彈坑,房屋炸塌後的慘狀,也有被“擊落下來的墨(應為木——記者注)更津航空隊敵機殘骸”。攝影者為著名學者顧毓秀的表親、後來加入中共的薛寶鼎。研究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的王衛星說,日本飛機轟炸南京的慘狀,歷史上留下的照片並不多,而吳先斌收集到的這組歷史照片,有4幅直接反映了我同胞被日機炸死後的慘狀,應當說是對現有日機轟炸南京的歷史照片的重要補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2009年9月16日,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被命名為“愛國教育主義基地”

歷史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坐落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安德門大街48號。安德門,也是南京保衛戰時我國軍人為抵抗日寇而浴血的戰場之一。1937年12月13日,日寇的鐵蹄衝破我防線,南京淪陷。此後6個星期的時間,日寇在南京大規模屠殺、強姦、縱火、搶劫,我30萬同胞悲慘地淪為冤魂,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昔日的屠場已再度成為一座繁華的都市,在平常的日子裡,年輕的一輩只能從教科書上知道南京大屠殺這一名詞,他們已很少提及這段屈辱的往事。然而,這段血淋淋的屠城史永遠是南京這座城市一道無法消彌的傷疤,是中華民族心裡最深的痛。
在日本,大屠殺歷史在教科書中被淡化、被歪曲,甚至被掩蓋,當年揮舞軍刀製造這場大屠殺的戰犯們還在一座名叫“靖國神社”的房子裡被供奉被參拜,這一切讓我們痛上加痛。歷史的真相不容被遺忘,更不容被抹殺,尤其是南京大屠殺,這場人類文明上慘絕人寰的浩劫。
為了紀念我們無辜遇難的同胞,緬懷抗擊日寇浴血奮戰的先烈,銘記這段屈辱的、同時也令中華兒女奮起的歷史,吳先斌先生建立了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每周周二至周日免費開放。博物館至今已陸續投入近3000萬元。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占地2000多平方米。三樓陳列廳包括“1937南京記憶”、“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抗戰風雲”、“抗戰文獻”、“抗戰徽章”等幾部分。展廳迎門鐫刻有巨幅《義勇軍進行曲》詞譜,側面懸掛72張1937年的那場大屠殺倖存者照片,整個展館布局簡樸、凝重,震撼人心。館內珍藏文物3700餘件,包括300餘張侵華日軍的作戰地圖,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實物,各種抗戰勳章,以及終生致力於南京大屠殺研究的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張純如採訪倖存者的影像資料和書籍等珍貴歷史文物。四樓作為資料室,陳列著有關抗日戰爭的書籍4萬餘冊。
這些藏品和書籍,都是館長吳先斌先生四處奔波收集而來。吳先斌先生為了獲得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圖片等史料,散盡萬金而不惜,歷經坎坷亦無悔,終成南京民間收藏大屠殺史料第一人。幾年來,吳先斌先生沒花政府一分錢,以他的展品和理性,強化著民族記憶,感召著國人。自2006年開館以來,迄今已接待訪客16萬餘人次,並多次接待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以及美國、日本等外籍訪問團,不少日本訪客在參觀過博物館之後都是帶著驚訝和懺悔離去。曾有香港媒體對吳先斌和他的博物館進行過專題報導,稱其為“一個人的博物館”。
不僅是多年來致力於收集南京大屠殺和抗日戰爭史料,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還積極參與民間公益活動,多次組織學術沙龍,並堅持走訪慰問抗戰老兵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自2012年起,博物館先後走訪新四軍老兵274人,黃埔老兵56人,錄製音像資料380餘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