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機電學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由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創辦於1918年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江蘇省首批高職學院之一,現擁有中山、天堂、仙林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400餘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教職工600餘人,在校學生近萬人,固定資產4.8億元。學院共設有八系二部,已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了7萬餘名合格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學院遵循和借鑑黃炎培先生倡導的“手腦並用,雙手萬能”辦學思想,南工院立足市場,服務社會和經濟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已成為職業技術教育領域一支耀眼的奇葩。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由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創辦於1918年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
黃炎培先生(1878.10-1965.12),字任之,上海川沙縣人。清朝舉人。1917年,黃炎培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張謇等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翌年創設中華職業學校(我院前身),作為推行職業教育的實驗場所,開創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先河
1、中華職業學校時期(1918.5.15—1951.1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族工業獲得發展。迫切需要大量技術和管理人才。有鑒於此,黃炎培先生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啓超、張謇、宋漢章等人,於1917年在上海發起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翌年,創辦中華職業學校,作為推行職業教育的實驗經驗所,開創了職業教育的先河
1918年,中華職教社開展溝通教育與職業的實驗,在上海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主要為民族工商業培養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中華職業學校以推行職業教育為宗旨,提倡“勞工神聖”,力求與愛國主義教育、人格教育相結合,培養“雙手萬能”、“手腦並用”的人才。建校初期除開設鐵工、木工各科以外,為抵制外華傾銷。還開設了電鍍科和紐扣科。隨後開辦了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科、職業教育成科等,1920年以後有增設機械科、文書科、商科、七木科。至1937年,在校學生已達到1027人,學制有三年和五年一貫制
抗戰爆發後,學校被迫遷出,分設兩分校。學校一部遷至現上海延安東路浦東大廈,簡稱“中職滬校”,一部遷至重慶,校名為重慶中華職業學校,簡稱“中職渝校”。抗戰勝利後,滬、渝兩分校均遷回原址,恢復校名,全校師生平整土地重建校園,恢復招生上課。到1951年,在校生達1200餘人。
2、上海機械學校(1952.1——1960.8)
1952年,根據黃炎培先生將“所創辦的學校依其必要和可能歸於公家”的建議,經過醞釀,學校由輕工業部接管。先後改名上海市中華職業學校和上海輕工業學校。1954年定名為上海機械學校。在此期間,學校的教師數量增加,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學校從培養目標、專業設定,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學計畫,教學大綱逐步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的規模得到擴大。學校占地由4000平方米擴大為12000平方米,固定資產有50萬元增為150萬元
3、南京機電學校時期(1960.9——1999.7)
1960年9月,遵照輕工業部輕工(60)乾字第602號文指示,學校由上海遷到南京,定名為南京機電學校。在中華職業學校和上海機械學校的辦學基礎上,有各級領導的支持,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蒸蒸日上。中經文革動亂,學校損失慘重。1980年重歸輕工業部管理,學校黨政領導和師生員工奮發圖強,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堅持從嚴治校。經數年努力,取得了顯著成就。於1994年再次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校。1998年9月,根據國務院布置。學校劃轉為江蘇省管理,學校占地面積8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0平方米,教職工340人,在校中專班,高職大專班學生達4,500人。
4、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1999.7---至今)
在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江蘇省首批高職學院之一,現擁有中山、天堂、仙林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400餘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教職工600餘人,在校學生近萬人,固定資產4.8億元。學院共設有八系二部,已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了7萬餘名合格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學院遵循和借鑑黃炎培先生倡導的“手腦並用,雙手萬能”辦學思想,南工院立足市場,服務社會和經濟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已成為職業技術教育領域一支耀眼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