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五中學

南京市第五中學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了迅速恢復教育,南京開辦了三所國立臨時中學。 南京五中的前身是國立第二臨時中學,於1945年10月籌建,12月1日開學。翌年8月,學校改歸市屬,更名南京市第五中學。 學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1953年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首批14所省級重點中學之一,是江蘇省四星級重點高中、國家級示範高中、省級重點獨立高中和南京市熱點高中 。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以德樹人、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推進內涵發展,打造精品高中”的目標,務實求真,不斷進取,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提高,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

文化底蘊深厚

五中辦學6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

兩院院士、核物理學家:喬登江、陳達,

文學家:周而復、余光中(中國台灣),

劇作家:張弦、沙葉新,

音樂家:吳祖強、楊鴻年,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等等都是五中校友。

正如媒體報導所說:一個中學出了這么多科學家、文學藝術家和政界名人,在全國鮮見。

師資力量雄厚

南京五中 南京五中

全校教師均有豐富的教學經歷,對中學教學規律有全面而精深的研究。五中有自己獨特的教師發展機制,不是靠從外面引進而是從本校教師隊伍中成長出9名特級教師,1名教授級高級教師,6名國家級優秀教師和模範教師。現有教師隊伍中,高級教師占57%,學科帶頭人、市名師、優秀青年教師占38%,碩士研究生占25%。有一批骨幹教師被推選為省市教學研究會、考試研究會的理事,有七個主要學科教研組被評為省市先進教研組。並且,有許多教師是高考命題、閱卷專家組成員。

教研氣氛濃烈

五中堅持“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的理念。“對話項目研究中心”是全市最早設在中學的科研項目中心,學校獨立承擔和參與了30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有7個教研組被評為省市先進教研組。學校每年公開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達幾百篇。

教學設施先進

全校教職員工人手一台工作電腦,每個教室裝有多媒體音視頻系統。計算機校園網、雙向閉路電視系統等設施,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優質的資源。學校有多功能報告廳、演唱廳;學生機房、演播教室、電子閱覽室;新改建的塑膠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和室內體育館;寬敞的帶有空調設備的且安排專職生活老師管理的學生宿舍每年可以安排原浦口、大廠、棲霞、雨花等區的100名新生住讀。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良的物質保障。

學校榮獲“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先進集體”、“省心理教育名校”、“雙無先進學校”(無青少年犯罪,無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市優美校園”、“單位保衛組織集體三等功”、“白下區有功單位”(全區所有企事業單位僅10家、教育系統僅五中獲此殊榮)等榮譽稱號幾十項和高考推進獎勵。

高考普通類本二以上達線率和推進率在同類學校中穩居於前列,另有多位同學被南大強化班錄取或通過重點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高校錄取率98%左右,本科錄取率80%以上,學校連年獲得市高考績效評估一等獎。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學校秉承“敦品力學”校訓,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的教育理念,審時度勢,確定並實施“321“工作思路(大力抓好制度、隊伍、管理三大建設,不斷推進新課程和學校內部人事制度兩大改革,最終實現辦“‘第一’的中學”的奮鬥目標),採取各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創造各種適合學生施展才華的平台,促使各種不同潛質、天賦、性格和家庭文化背景的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學校靈魂

校訓為:厚德、博學、礪志、創新;

校風為:誠樸、嚴謹、文明、活潑;

學風為:勤學、善思、求真、求精;

所獲榮譽

五中學生純樸,學風濃厚;教師勤奮,教風嚴謹。是我市中學最早的教科研項目中心。學校連續多年獲得“省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集體”、“省心理教育名校”、“雙無先進學校”(無青少年犯罪,無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江蘇省首屆“和諧校園”、南京市“師德群體”等稱號。

現任領導

校黨委、校長室

陳亭華 校長

陳瑜 黨委書記

張兵 副校長

沈波 副校長

王薇 副校長

韓錦錦 副校長

校務辦

宋竹方 主任

馮昕 主任助理

教務處

管雪梅主任

徐明輝 副主任

德育處

楊麗華 主任

夏玉清 副主任

姚剛 副主任

馮昕 團委書記(兼)

教科室

楊靜平 主任

王濤 主任助理

總務處

於建寶 主任

王華麗 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