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南丹縣中學自1939年秋創辦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經過丹中人一個甲子輪迴的執著追求,70個春秋的努力打拚,從辦學的規模到辦學的質量,從師資的配備到設備的配置,從校舍的建設到校園的綠化美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驚人的進步,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普九”及“普實”工程的實施,學校的發展更是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空前的辦學規模。校園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3000多平方米。有近6000平方米的運動場地和100畝的勞動實驗基地。擁有31個教學班,115名教職工,近2000名在校生。 一流的教學設備。現有普教儀器設備價值60萬元,電教儀器設備價值180 萬元,音樂、美術、體育、勞技、衛生等設備一應俱全, 有藏書40000餘冊, 有現代化的語音室、實驗室、閱覽室、多媒體電腦室和多媒體電教室和 教師電子備課室。 雄厚的師資力量。學校現有的99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有4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有80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自治區級模範教師2人,市級模範教師6人,市級“園丁工程”B類人才14人。 突出的辦學成績。近年來,學校先後培養了謝偉、農家樂、李 俠、鍾藝鑫、覃玉婷、王 玲、莫忠璇等一批河池市中考狀元、榜眼、探花和優秀國中畢業生,先後向市級重點高中輸送了3000多名成績優秀能力出眾的新生;學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勵100多人次,自治區級獎勵200多人次,市縣級獎勵500多人次;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有100多篇在自治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有300多篇得到縣級以上刊物採用,有500多篇分別獲縣、市 、自治區和國家級以上獎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勵300人次,自治區級獎勵500多人次,市縣級獎勵2000多人次。學校先後被團中央等四部委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學雷鋒系列活動先進單位,被自治區授予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被河池市授予文明學校、文明庭院、常規管理優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勤工儉學先進單位和縣級示範學校。 2009年中考,我校創下了河池市中考自主命題以來的最好成績:總分A+等次人數突破100人大關,達109人,A等次以上人數為201人,B+等次以上人數為277人,B等次以上人數為353人,學校全面超額完成了縣教育局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 根據河池市招生辦截至2009年8月1日提供的錄取信息,我校已有349名同學分別被柳州高中、南寧三中、河池高中(原地高)、南丹高中、河池市第二高級中學、宜州市一中等示範性高中和普通高中錄取。今年中考的驕人成績盡顯了我校重點中學的風采,同時也為我校的70周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
辦學指導思想
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學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學生培養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辦學理念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辦學思路以人為本,依法治校,民主建校,求實立校,特色振校,科研興校辦學目標抓住機遇,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建立正規化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實施五大工程,把我校辦成河池市環境一流,設備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學校。
校史
南丹縣中學創建於1939年秋,迄今已70個春秋。在抗日烽火里誕生,在解放硝煙中成長,在社會主義陽光下壯大,這就是南丹縣中學特有的歷史。一、解放前的南丹縣中學 南丹縣地處桂西北,是與雲、黔、川往來的咽喉之地,興庠辦學,裁桃育李,顯得特別重要。但一直到1936年南丹才與河池聯辦國中,校址在今河池鎮。按照兩縣協定,辦學經費,兩縣均攤,招生人數,兩縣相等。但由於交通不便,家庭經濟負擔重,前往河池讀書的僅有七人。再者,受地方民族主義影響,南丹學生到河池就讀,常受當地學生的歧視,紛紛棄學。有鑒於此,社會賢達、有識之士向縣府和參議會提出自己辦中學的強烈要求。縣府多次呈文請示省府,南丹人民辦學的誠心打動了省府當局,一九三九年冬終獲批准。同年,縣裡組織了建校招生委員會,校名定為南丹縣立國民中學,開始掛牌辦公。當時無校舍、無教室 、無課桌、無校長,難度很大。由於條件限制,只得招取國中和師訓各一班,學制分別定為兩年和一年。 一九四零年秋,學校正式舉行開學典禮,縣長徐居及各科室負責人,參議會大多數議員以及社會賢達,踴躍助學的知名人士參加了慶典。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又先後招了國二、國三、國四、四五、國六班。 一九四四年冬,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南丹,全校師生疏散逃難,一九四五年學校被迫停辦。一九四六年春才恢復開課。校舍定在五楓坡。二、解放後五楓坡時期的南丹縣中學(1950~1963) 一九五零年一月十四日,南丹縣宣布解放,南丹縣立初級中學定名為“廣西省南丹縣初級中學”。 一九五一年春,南丹中學才開始恢復招生辦學。一九六二年秋,羅富中學撤銷併入丹中。三、搬遷校址和“文革”十年(1963~1976) 一九六三年九月,南丹中學從狹小的五楓坡搬到了開闊平坦的舊農械廠,這就是現在的南丹縣中學校址。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縣府下文,恢復南丹中學高中部,新招高八班,並招收一個簡師班,學生509人,教職工37人。 一九七一年底統計,學校高中部有7個班,國中部有8個,加上一個師訓班,共16個班,學生785人。四、撥亂反正時期(1977~1985) 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撥亂反正,提出“實事求是”的方針,否定兩個“估計”,學校開始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教學上來。初步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注重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學校先後落實平反和糾正了教職工的冤假錯案,受到迫害冤屈的教職工得到了平反。呂立漢同志調任專職黨支部書記。 一九七八年四月,自治區革委會下文,確定南丹縣中學為縣級重點中學。 一九八四年八月政府下文,撤銷南丹縣中學高中部,將高中部學生部分骨幹教師並往南丹縣高級中學。五、鞏固、發展、最佳化、提高階段 從一九八六年秋委,縣府下文,給南丹縣中學面向全縣招生兩個班。實行試驗班和普通班編制,實驗班挑選責任心強,有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擔任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這樣的班,基礎較好,學風濃,有利於提高質量。容易出人才。一九八八三月統計,當時有國中部19個班,學生1042人,教職工72人。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縣人民政府下文,恢復南丹縣中學高中部。一九九三年七月,在縣人民政府的具體指導安排下,南丹縣山口林場與南丹縣中學達成委託協定書。山口中學撤銷,部分教師和大部分學生併入丹中。隨著初高中增班擴招,師生人數由88年秋19個班。學生1042人,教職工72人增至29個班 ,學生1672人,教職工115人。辛勤的耕耘,結成了累累碩果。八八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團中央等三個單位授予的“實踐教育先進單位”和“學雷鋒,學賴寧系列活動先進單位”。自治區授予的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為第四屆民運會做出突出貢獻先進集體。自治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地區授予的文明先進單位 ,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地區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縣委、縣政府授予的教育工作、學雷鋒先進單位、敬老好兒女先進單位。 斗轉星移,光蔭荏苒。南丹縣中學經歷了兩種社會形態,六次搬遷校址。七十六個春秋的風風雨雨,半個多世紀的鮮花果實,烙印著耕耘者們的深深足跡。他們用心血換來的累累碩果。喜看桃李笑枝頭,日夜辛勞後人知。七十六個歲月風風雨雨的錘鍊,使南丹縣中學日益壯大,今後 的前程更加光明,今後的事業更加輝煌。我校師生員工將會繼續以“嚴謹、博學、業精、創新”的精神,再接再厲,把南丹縣中學辦成一所社會主義的現代新型學校。
規劃圖
現在的南丹中學,已經日新月異了,相信明天,丹中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