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居士

南三居士 本名郭瑞賢,齋號希聖堂、釋空書屋。1981年出生,1997年學藝於河南師範大學美術系; 2006年入中國書法院書法創作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書法先後師從黃修珠、祝振中、曾翔、劉洪彪;繪畫師從袁維新、王藝峰;篆刻受教於馬東生、石開等。

基本信息

南三居士 本名郭瑞賢,齋號希聖堂、釋空書屋。1981年出生,1997年學藝於河南師範大學美術系; 2006年入中國書法院書法創作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書法先後師從黃修珠、祝振中、曾翔、劉洪彪;繪畫師從袁維新、王藝峰;篆刻受教於馬東生、石開等。
曾獲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書法展三等獎;全軍第二屆廉政書畫展三等獎;入選全國百人寫經邀請展,中國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百位提名書畫家作品展等。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聯誼中心理事、洛陽市澗西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書法家協會會內副主席、洛陽軍旅美術書法研究院秘書長、一級美術師。
藝術特色
南三居士原名郭瑞賢,是我所認識的年輕書畫家中極富潛力的一位。原因有三:首先他對書法有明晰的認識和執著的追求;再者是他根基穩實,兼通畫印;其三是他對自性有清醒的把持,因而能以心使筆、緣性而作,跳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書畫行為與目的的障蔽。
能做到這幾點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們不妨看一下當下書壇,真正能從藝術的高度認識書法,能在書法中表達一點鮮活的藝術趣味,這樣的作品並不多見。郭瑞賢對書法的認識卻因其質樸與真誠而少染時習。他在錘鍊技藝的同時,並不泥於古人;他也有功力之想,但更多是對書法本體魅力的追求;他的創作只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並不受展覽風向的牽拘。他對書法的執著反映了自性的誠樸,一事而外,皆為餘事,斂精竭慮,用志不分。當然,這也容易造成對事物的“近視”,好在他能外擴新知、內練修養加以調正,在技藝精進之時,確保神氣暢適、真氣瀰漫。在技法上,他以碑為基,眾體廣涉,對傳統漸入獨到把握。他曾對小爨用心良多,深體古人用意,並在後續學習中與篆隸、行草參化斟酌,悟出了很多用筆結字之法。由此擴展,漢魏碑版、隋唐墓誌、石窟造像等,他都下過一番功夫,形成了紮實的碑體基礎。與此同時,對經典名帖他也一樣心追手摹,比如二王鳳骨、唐宋意度,總之不囿一家,用心體悟,從精神上接近古人,使古人之法化為我法,以期在創作中妙兼眾體、隨意取用。
郭瑞賢在畫中顯示的良好定力有賴於他對自性的清醒把持。他是那類做事投入,真誠而執著的從藝者,但他並不偏激,或者說他的聰明在於不斷變換自身角色的同時,始終固守著原有的本色身份。他對入古出新一路畫風選擇既是順任自性的顯例。清人劉熙載說:“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建立在自性之上的趣味乃至風格,才真正具有藝術創造上的價值,相反,那些模仿之作,即便更精緻更“成熟”,也不過虛飾而已。他對清雅一路畫風的不懈追求,在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結業之後,顯得更自覺、更具方向性。觀其近期書畫,拙中寓巧,用筆沉厚、時見虛靈,可見其對傳統的取法已再上層次,在把握自性、體悟古人,進而師法自然上有了發自本心的覺悟,這才是藝術創作的真正開端。
誠然,藝術的目的在於娛己悅人,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他任何功力不過是副產品,順其自然乃可。因而東坡學士有“君子寄意於物,不可留意於物”的真言。然一藝之成,終須窮畢生之力而事之,所以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名言,依然是每一個從藝者的行動指南。有鑒於此,我對瑞賢抱以堅信而期以厚望。
祝振中
(作者系北大《中國水墨》雜誌編輯部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