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橋足半釿布
橋足半釿布:古泉五十珍之首。 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
-
梁半釿布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戰國早、中期,以魏國為主,另趙,楚諸地亦曾鑄有。 青銅,平首,一般為圓檔方足。
-
蒲坂半釿布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於戰國時期,布幣的一種。“蒲坂半釿”是戰國時期魏國在蒲阪鑄造的貨幣。“釿”為貨幣單位。鑄造厚重、背平素。1958年以來河南洛陽、山西...
-
釿布
釿布是戰國時期鑄幣,使用國家是魏國城邑。
由來 外形 含義 主要出土地址 -
共少半釿
,面文紀地兼紀值,“共”為戰國時期地名,“少半釿”可能為四分之一釿或低於半釿,存世極罕。共少半釿圜錢存世極罕,為先秦錢幣珍品,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共少半釿圜錢的成交價格為43.68萬元。 鑄造背景...
-
北隰釿布
“安邑二釿”、“安邑一釿”有的背鑄“安”字。 安邑一釿”、“安邑半釿”、“誾易二釿”、“ 虞一釿”、“虞半釿”、“虞氏半釿”等等30餘種,多系梁布。
-
安邑二釿橋襠布
釿布錢文多為魏國城邑,大多出於魏國轄區內,並且形體較大,其鑄行時間約在戰國早中期。 這種平首釿布早期一般都是表明幣值,基本上分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
-
桼垣一釿
桼垣一釿舊誤釋“長垣一釿”。戰國晚期約前3世紀魏地黍垣所鑄環錢。“
-
四布當釿
四布當釿為戰國中晚期(約公元前4—3世紀)楚國鑄幣。形制略同“殊布”而錢體甚小,通長近4厘米,重不及4克。錢文奇特,面銘“四布”而背文“當釿”,意此布4...
-
垣釿布幣
戰國時期魏鑄幣,流通於三晉、兩周地區。“垣釿”橋足布其形制奇特,大小介於一釿與半釿布之間,屬中型布。其首部呈圓形,襠部橋足間跨度甚大;其面 倒書,從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