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文山州金平縣馬鞍底鄉半邊街村
村情概況
半邊街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馬鞍底鄉,屬於山區。位於鄉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26公村莊全貌
里。國土面積有1.07平方公里,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15-20℃,年降水量2500-40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草果、八角等農作物。有耕地111畝,其中人均耕地0.9畝;有林地1000畝。全村民小組有農戶29戶,有鄉村人口120人,其中農業人口123人,勞動力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39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計畫大力發展草果、茶葉產業。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茶葉、草果、藥材。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11畝(其中:田79畝,地32畝),人均耕地0.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茶樹
地1000畝;荒山荒地5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35%;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頭,肉牛3頭);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4%;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63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1人。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賬務等。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民小組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山林資源
農戶總數的100%)。有2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4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17%和17%)。該村到鄉不通路;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9畝,有效灌溉率為7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6公里。[1]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黃泥塘鎮半邊街村
基本情況
半邊街村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黃泥塘鎮,共有13個組,306戶,總人口992人(農業人口982人、村莊一角
非農業人口10人),耕地面積891畝(稻田816畝、旱土75畝);村乾4人,村黨支部黨員32人,其中男30人、女2人,年齡最大75歲,最小的29歲,平均年齡53歲,黨員擔任組長的9人,外出黨員14人。農民種植結構單一,是典型的稻穀加稻草;農民收入日趨勞務化,全村外出打人員312人;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行路難、飲水難、灌溉難的困難。
基礎設施
1、路:修建了一組的寨嶺路,二、三、四、五組的菜子灣路,六、七、八、九組的半邊街路,十一、十二、十三組的文家沖路,共3500米。工作隊共投入1.52萬元,民眾自籌資金2萬元,投勞460人。2、水:擴建了菜子灣水井,新建了八組水井。工作隊共投入0.9萬元,民眾自籌資金0.6萬元,投工120個。2口水井的修建,不僅解決了400餘人的飲水問題,而且可使180畝稻田旱澇保收。同時,工作隊投入0.4萬元,民眾自籌資金0.3萬元,對六組、十三組的山塘進行了防滲;工作隊投入0.2萬元,民眾自籌資金0.5萬元,投工200個,新修了六、七組的800米灌溉渠。
經濟建設
1、種植天龍1號100畝.採取無償提供種子(800元),每種植1畝獎勵10元(1030元)的措施,今年種植天龍1號103畝。從農民的反映來看,平均畝產達到900斤,銷售價84元/百斤,此項村民勞動
使農民增收5.2萬元,還使村集體獲得服務費1600元。2、種植巨豐大豆100畝.通過引種縣農業局離休幹部、高級農藝師賴特的巨豐大豆(投入種子款800元),使農戶增收14.5萬元。
3、發展養豬大戶10戶.採取農戶全年養豬10—20頭獎勵100元,20—30頭獎勵200元,300頭以上獎勵300元的措施,在全村培養了10戶重點大戶。在他們的帶動下,養豬業在該村又逐步興起。
4,培養種植大戶10戶.通過深入宣傳中央1號檔案,合理流轉土地,今年重點培養了10戶種植大戶。
5、不斷壯大集體收入.由於該村集體資源貧乏,又地處偏僻,集體收入幾乎是空白。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拓寬思路,多渠道壯大集體經濟。一是在調整結構中增加集體收入。根據種植天龍1號協定,每收購50公斤天龍1號,天龍公司提供服務費2元。今年該村共出售天龍1號4萬公斤,村集體獲得服務費1600元。二是在完善契約中增加集體收入。一方面,完善了村集體2口小型水庫的承包契約,使年承包款提高到4000元;另一方面,完善了退林還林承包契約,使村集體每年分得補助款1200元.三是在發展作物中增加集體收入。我們以村集體的名義向農戶租賃8畝土地種植了苕頭,除成本、管理費外,預計可為村集體創收4000元。上述三項措施可使該村集體收入達到1.1萬元。
組織建設
通過加強培訓、調整成員、完善制度、開展活動等措施,不斷增強了村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1、加強培訓.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村黨支部的培訓。進隊以來,堅持黨支部每月一次學習和辦宣傳牆報12期。重點學習、宣傳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中央1號檔案精
黨團組織學習專欄
神,提高了村領導班子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加強科技培訓。邀請了縣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唐愛發來村講授水果、水稻管理知識,使全村黨員幹部提高了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民眾致富能力。二是狠抓後備力量的培養。今年,我們發展了1名新黨員和按時做好1名預備黨員轉正工作.通過走訪、座談,確定了2名有文化、有上進心、有致富本領、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作為黨員發展對象和後備幹部培養人選。
2、健全制度.在村國小,建立了村務公開欄,實行村務、財務公開。同時建立了黨支部議事規則、黨員民主生活會制度、黨風建設責任制、黨員目標管理責任制、村幹部廉潔自律規定、黨員聯產制度,“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學習制度,提高了村黨支部和黨員依法辦事能力,形成了團結、務實、協作、高效的班子集體。今年“七·一”,村黨支部受到縣委表彰。
3、建設陣地.進隊前,該村沒有辦公場所,更沒有支部活動陣地。為此,我們投入資金萬餘元,整修了村國小2間破爛不堪的舊房,用作村活動室。同時,添置了桌椅,布置了黨建、關協、計生、綜治等專欄。活動室建成後,許多老黨員為有一個自己象樣的家而自豪。
4、開展活動.今年,我們在黨員中開展了“黨群共同致富小組競賽”活動及慶“七一”座談會,極大地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半邊街村
半邊街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地處角奎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鄉村全貌
[3]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9公里。東鄰小河村,南鄰發達村,西鄰漆樹村,北鄰花橋村。轄大坪、田灣、苗寨等2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36戶,有鄉村人口2954人,其中農業人口2954人,勞動力159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16人。全村國土面積9.87平方公里,海拔847.00米,年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7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15畝,人均耕地0.7畝,林地3,51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5.00畝(其中:田600.00畝,地2,015.00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510.00畝,水面面積50.00畝,其中養殖面積15.00畝;荒山荒地7,632.30畝,其他面積1,001.00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5戶通自來水,有291戶飲用井水,有25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6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9戶。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農用車1輛,機車2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90畝,有效灌溉率為14.9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5.32萬元,畜牧業收入304.45萬元,漁業收入1.55萬元,林業收入47.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4.3萬元,工資性收入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1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6人,在省內務工89人,到省外務工77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6戶,共鄉村人口2954人,其中男性1479人,女性1475人。其中農業人口2954人,勞動力159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有彝族1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48人,享受低保16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88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147人,距離角奎鎮中學6.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8人,其中小學生254人,中學生124人。人文地理
半邊街村位於角奎鎮東邊,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主要居住有漢族和彝族,鄰里團結,教育文化以傳統教育為主。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居民生產生活環境較差,村內道路多為土路,進村公路坡度大、通車率小,還有茅草房存在,產業單一,無穩定支柱產業,民眾科技意識淡薄,需要加大培訓力度。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以修路、茅草房改建為主,硬化村內道路,維修堰溝,新建抗旱池塘,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重點以花椒、核桃、蔬菜為主,輔以發展家庭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