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十年前,曾經為自己的作品集中做過一次階段性小結,編輯出版了五卷本《鐵凝文集》。十年後的今天,當再一次為自己的作品做階段性小結之際,恰逢人民文學出版社擬編輯出版“中國當代作家系列”叢書,於是,自己的這套作品系列凡九本便應運而生。
其中,長篇小說三卷,分別是:《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中篇小說兩卷,書名為《永遠有多遠》和《午後懸崖》;短篇小說兩卷,書名為《有客來兮》和《朱古力手印》;散文集兩卷,書名為《會走路的夢》和《像剪紙一樣美艷明淨》。
熟悉作者作品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長篇小說《無雨之城》出版於一九九四年,但在一九九六年編輯文集時,作者將它排除在了文集之外。究其原因,當時似乎是覺得它不夠厚重吧!甚至就因為它太過暢銷,弄得作者反而心懷忐忑,反而懷疑起這部作品的藝術品質了。十年之後作者將它編進這套作品系列,因為作者明確地意識到,正是《無雨之城》的寫作,鍛鍊了作者結構長篇小說的能力,後來的《大浴女》《笨花》,都或多或少得益於這次關於結構的訓練。當一個作家為自己的作品做階段性小結時,是不應忽視這種有銜接和鋪墊意味的寫作的。
目錄
午後懸崖
埋人
他嫂
閏七月
村路帶我回家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對面
書摘
午後懸崖
最近幾個月里,我接二連三地到殯儀館去。一些人相繼離世了,先是我的奶奶,這位活了九十歲的老太太,50年代做過我們這個城市的市長。四十年過後,這個城市知道她的人已經不多,但在她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還是來了不少人。大部分人我都不認識,多是她從前的戰友、部下吧。遺體告別之前,他們輪番到休息室向我們家的人表示慰問。作為遺屬,我們家的人都流著淚——除我之外。我不是不想流淚,我奶奶生前是很疼我的。我有一隻和平鴿牌袖珍鬧鐘,就是我奶奶50年代末訪問蘇聯時專為我帶回的,儘管那時我還不識字,時間對我還不具備什麼意義。我之所以無法流淚,是因為我奶奶的長子——我父親流了太多的淚,一個將近七十歲的男人,就那么當著眾多的熟人生人,咧著大嘴放肆地嚎哭,鼻涕眼淚以及他那因悲哀而扭曲的臉都使我感到難為情,也許是難過。後來《哀樂》響起來了,告別儀式開始了,我們站在靈堂一側,繼續接受慰問和握手。我以為我會在這個時刻流淚,但眼淚它還是下不來,因為我的精神一直不能集中。我盯著玻璃棺材裡我奶奶的遺容,發現她居然被化妝師給塗了兩個邊緣明顯的紅臉蛋兒。化妝師當然是好意,是想讓死者看上去和活著一樣。問題是我奶奶活著的時候從不這樣,她一生不用化妝品,絕想不到死後會被化妝師在臉上大做文章。她的紅臉蛋兒阻止了我的眼淚,《哀樂》也使我走神兒。因為這一曲舉國上下沿用至今的《哀樂》,本出自我奶奶的小叔子、我父親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爺爺之手。抗戰時期他在賀龍領導的西北戰鬥劇社當指導員兼作曲,他創作的小歌劇《新舊光景》在當時可說是膾炙人口,《哀樂》便是取材於其中的一段插曲。當然,它後來之所以能流行全國,想必是又經人作過了加工整理,才更加豐富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