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
傳說當年魯班爺一夜之間修了一座趙州橋,還剩下了兩塊石料,就把它裝進捎馬子裡,到山西渾源州去看他妹妹修的懸空寺。走到行唐城,他覺得又飢又餓,見城西門兒那有個客店,就進了客店,要了一壺酒、兩盤菜,自斟自飲起來。
那時候,正是初冬時節,護城河上都結上了一層薄薄的凍凌。魯班爺正喝酒哩,就看見行唐城那邊過來一個大漢,背著一個老婆兒走到護城河邊上,脫下鞋襪挽起褲腿下了水,那凍凌碴子把腿都劃破了,可那大漢也不怕疼,背著老婆兒過河進了西門。魯班爺叫過店掌柜一問,才知道這個人是行唐城西關的人,叫楊戩,排行老二,人們叫他楊二郎。這個人是個大孝子,老母親有了病,二郎就每天背著老母親到城裡去看病。那時候,西門外的護城河上沒有橋,人們進城都是趟著水過去。二郎夏不嫌熱,東不嫌冷,一天不隔背著老母親進城,挺受罪可一句怨言也沒有,人們見了沒有不誇他孝順的。魯班爺一聽,心裡挺敬重他,也就不到懸空寺了。趁著天黑沒人,叮叮噹噹一宿造了一座石頭橋。後來二郎背著老母親到城裡看病,再也不用趟著凍凌碴子水過河了。
後來二郎得道成仙,玉皇大帝召他上天庭位列仙班。頭上天,二郎神想起魯班爺為他造橋的事,不忘舊恩,特意到那座橋上邊拜了三拜,答謝魯班爺的相助之恩,接著就踩著一朵祥雲上了天。人們見二郎在橋上升天成仙就給這座橋起了個名字叫“升仙橋”。
治理保護
“這么好的一個省級保護文物被垃圾包圍著,實在可惜1省會馮先生致電本報說。行唐縣千年升仙橋被垃圾埋沒的訊息在本報頭版刊出後,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反響,他們希望當地保護好這一歷史文物。2005年09月27日記者再次來到行唐縣進行了深入採訪。
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升仙橋依然被垃圾包圍著。橋邊兩位三四十歲的男士說,自己是看了本報報導後才到升仙橋來看看的,在行唐生活了這么多年都不知道升仙橋原來是千年古橋,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只記得小時候橋拱是露著的,現在完全被垃圾埋住了。
記者發現,在升仙橋附近沒有任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誌,更沒有提醒人們應該如何保護這座千年文物,也難怪在行唐生活了幾十年的人都不知道這座橋的真正價值。
據了解,這裡已成為周圍很多居民、商戶生活垃圾傾倒點了,環衛人員也來這裡清理,還有些人將垃圾倒進橋欄的另一側。
在附近做生意的一位女士說,本報披露此事後,環衛部門在25日來這裡清理了幾車垃圾,但後面就沒有了下文。她說,周圍的商戶都盼著儘快清理掉這個垃圾堆,“出門就是垃圾堆,很影響人們情緒,到了夏天還散發著惡臭。”
■10年治理一波三折
“並不是我們不重視,關於升仙橋的治理和保護,縣裡多年前就開始了。”行唐縣文體局文保所副所長付四春說。
據介紹,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行唐縣原護城河已經改建成升仙橋路,升仙橋所在地也成為通向東西、南北道路的一個必經之路。但是,近年來周圍的地面不斷升高,升仙橋便被埋在了下面。護城河內的生活污水由北向南從升仙橋下通過,對橋體腐蝕嚴重,石質風化,北面的望柱、欄板也丟失了,有的地方還出現了裂縫,嚴重地影響著文物的安全。
1995年和2002年初,該縣曾兩次計畫改造保護升仙橋,但都因種種原因未具體落實。
有關部門現在決定在原址重修保護,具體方案包括:將升仙橋兩側垃圾清除,對橋下排水涵洞改建,解決垃圾和污水對橋的自然腐蝕問題;對升仙橋兩側欄板、望柱和橋面進行修葺;對石橋周圍欄桿進行保護,改為環行路,路面進行硬化、綠化,使升仙橋成為街心的一個景點。
主管文物保護的行唐縣文體局王海路局長說,升仙橋垃圾已經開始清理,縣裡計畫將升仙橋周圍環境改造以後申請明年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升仙橋雖然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沒有保護資金,資金一直困擾著升仙橋的改造。
行唐縣主管文物保護的副縣長劉芬玲表示,升仙橋是行唐縣的寶貝,但升仙橋改造一直是困擾歷屆縣政府的"老大難",衛生狀況差僅僅是一個原因,資金缺乏是一個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改造工程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