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煙洲

千煙洲

千煙洲,地處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灌溪鎮,千煙洲共有9條小溪溝,分屬於3個最初級的小流域,1980年,中科院南方山區綜合科考隊在此地設立試驗點,1982年建立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試驗站,研究紅壤丘陵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過程及其環境效應,以及紅壤丘陵水上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區域簡介

千煙洲立體農業模式 千煙洲立體農業模式

千煙洲,位於江西泰和縣灌溪鎮,是一個典型的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其紅壤開發模式曾被推選為里約熱內盧的國際樣板之一,聯合國授予其全球生態修復“百佳”。

農業模式

該地區最採取了“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模式。立體農業是指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係,興利避害,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把不同生物種群組合起來,多物種共存、多層次配置、多級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種養的農業經營模式。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基塘農業一樣也屬於混合農業類型。

千煙洲 千煙洲

成果

千煙洲 千煙洲

由於認真運用、推廣了千煙洲試驗站綜合開發利用紅壤丘陵農業的科研成果,泰和縣多種經營發展快,經濟作物、畜牧、水產、農副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泰和特產烏骨雞飼養量由1982年的20萬羽,發展到2004年1800萬羽,烏雞加工產品由5個增加到35個,其中22個榮獲國家、部、省級獎勵。2004年,全縣飼養肉牛30萬頭,水產品達1.6萬噸,飼草面積15萬畝。2004年全縣糧食產量每畝平均336.5公斤,是25年前的5.5倍;人平純收入達3339.5元,是25年前的27倍。

老虎山小流域總面積416公頃,過去由於水土嚴重流失,禿山紅土,“晴天一塊銅,下雨一包膿,遠望黃蒙蒙,近看水土空。”借鑑“千煙洲模式”,通過20多年的有效治理,這裡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74%,年土壤侵蝕模數由治理前的每平方公里1283噸降至每平方公里896噸。昔日荒涼裸露的老虎山,如今長年山清水秀,四季花果飄香,流域內農民年人均收入由治理之初的不足500元提高到5000元,遠遠超過全縣農民的年人平純收入。“老虎山山美了,紅色沙漠已成了一片綠洲。”來此考察的日本、英國等外國專家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10多年前,我國著名土壤地理學家席承藩2008年12月29日說:千煙洲為開發治理南方紅壤丘陵樹立了樣板,它不但可以讓農民脫貧致富,而且可以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泰和縣各個鄉鎮,處處丘陵,處處果園,處處是小樓房。據統計,泰和縣現有果園面積為9萬多畝,住在果園裡的農戶達2000戶。一戶一樓,一戶一池(沼氣池),村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花中。

榮譽

千煙洲紅壤開發模式曾被推選為里約熱內盧的國際樣板之一,聯合國授予其全球生態修復“百佳”。2016年9月,中國科學院-江西省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試驗站,獲得“江西省生態文明示範基地”稱號的單位。

近期發展

2013年10月16日-17日,中國科學院-江西省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試驗站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江西省吉安財富國際大飯店順利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中國氣科院、CERN森林站、江西省有關院校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為千煙洲站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老專家共聚一堂,理加聯合受邀參加了會議。

10月16日,會議介紹了具體發展情況,並組織了千煙洲野外試驗樣地考察活動。

10月17日,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探討千煙洲站的未來發展戰略,凝鍊科學問題,明確發展目標,對如何加速千煙洲站發展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理加聯合展出的AMS 全自動間斷化學分析儀, 採用間斷的分析方法,快速、簡單、100%全自動操作,它的微流技術,大大減少了試劑用量和簡化了試劑準備過程,可以廣泛套用於環境,農業,食品和工業,尤其適合快速分析,分析大批量樣品或者同時分析多種元素的項目,得到了與會學者和專家的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