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

千慮一得

千慮一得釋義:“慮”,考慮;“得”得當,正確。愚蠢的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現在一般用為發表意見後表示自謙的話。

基本信息

釋義

愚笨的人細緻考慮也會有可取的地方。

出處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用法

複雜式;作賓語;含褒義,多用來表示自謙。

成語典故

成語出處

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為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齊景公手下人親眼目睹晏嬰的貧困生活,就向齊景公匯報。齊景公派人送去千金給他接待賓客用。晏嬰百般推辭不受說“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成語故事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後,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後,感嘆地說:“相國家裡竟然如此貧困,我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願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

“請稟報大王,我並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願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並表達了作為一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的想法,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麼要推辭?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聖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 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成語示例

清·俞樾《茶香室三鈔·人通物語》:“《千一疏》其所著書名,取~之義。”

詞語辨析

【近義詞】引玉之磚、拋磚引玉

【反義詞】千慮一失

【用法】作賓語、定語;多用來表示自謙

【結構】複雜式

【同韻詞】噤口捲舌、不可奈何、不辨龍蛇、不謀而合、萬殊一轍、血流成河、人天永隔、青口白舌、富貴他人合、位尊賤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