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面埋伏本意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四面八方廣布伏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但從2012年冬季開始,中國各地有不少城市陰霾密布大霧重重,央視新聞報導了《南方多地霧霾,禍起秸稈》的新聞,確定南方霧霾為燒秸稈所致,但這並沒有解除人們內心對霧霾天氣的擔憂,認為這和空氣污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故被網友戲稱之為“十面霾伏”。
空氣品質
2013年1月23日9時的空氣品質實況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市城區包括東城東四、西城官園、朝陽農展館、海淀萬柳、豐臺雲崗等多個評價點空氣品質指數超過300微克,屬六級嚴重污染。郊區大興、亦莊、平谷等監測點也達到六級污染水平。23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區仍大霧瀰漫,東南部可能出現能見度不足500米的霧和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建議市民減少外出。
2013年1月23日6時大霧預警再次拉響,中國大部地區又度過了兩個“霧霾天”。北京、河北等地的空氣品質再次出現“嚴重污染”等級,但PM2.5值並未“爆表”。截至23日14時,北京、河北、河南等在上次霧霾天氣里空氣品質受嚴重污染的城市,其PM2.5濃度大都在200~300左右,最高約為500,並未超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規定750微克/立方米的極值。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此前出現的大範圍雨雪天氣對能見度提高以及污染物的擴散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日由於冷空氣活動較弱、濕度較大、風力較小,才會導致霧霾天氣“捲土重來”。但2013年1月26日至1月底,因為沒有強冷空氣活動,中東部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還有逐漸發展或增多的可能。據中央氣象台初步統計,2013年的中東部霧霾天氣較往年同期偏多。
兩會焦點
2013年1月22日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團小組討論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的發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5年,北京“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29.3%”,但很多市民不明白,為什麼污染物濃度下降了,還會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
政府的數據沒有錯,這是因為原有的衡量空氣品質的主要污染物指標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沒有包含PM2.5,而現在主要的污染正是PM2.5。建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主要污染物”時,應明確指出具體的指標。
大氣治理
大氣治理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大氣污染是區域性的,僅靠北京的努力是不夠的。大氣污染治理需要天津、河北、山西等周邊省份共同採取有效措施,這需要國家進行統一部署和指導。
北京市的大氣污染物來源主要有本地排放,光、化學反應和區域傳輸等。這次霧霾污染天氣爆發之初,與周邊冬季燒煤取暖排放產生的二氧化硫有很大關係。
專家指出,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拯救中國大城市空氣品質的“希望之路”。2008年奧運會時,北京實行嚴厲的減排政策,周邊省份也鼎力相助。上海世博會期間,上萬個工地停工。這兩個例子,被認為是區域聯防聯控取得成效的典型事例。
建議
建議由國務院牽頭成立國家層面的“專門委員會”或“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區域空氣治理工作;改變對地方政府和領導的政績考核方式,樹立環保重於GDP的意識;加快推進新能源利用步伐,加快農村生產生活所需燃料的改造和升級換代工作。建議今後政府應該改進空氣品質信息發布,更加真實完整地公布污染數據,從而形成全社會共同治污的共識。
應對
工信部六措施降低工業排放
1月23日,霧霾天氣再襲北京。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表示霧霾天有多個成因,其中也包括工業排放,將採取六項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
工信部將採取六項措施降低工業排放,包括淘汰落後,提高重點行業準入門檻,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機動車污染防治水平,推動工業品生態設計,促進環保裝備業發展等。
執行京五機動車排放標準,輕型汽油車停售
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市將對新增輕型汽油車以及新增公交、環衛用途的重型柴油車實施“京五”排放控制要求。柴油車自實施之日起,停止在京銷售和註冊不符要求車輛;輕型汽油車自3月1日起停止在京銷售和註冊。“京五”標準實行後,將採用“新車新標準、老車老標準”的管理原則,執行新標準的範圍是市場銷售新車和在京首次申領牌照的機動車,對在用車使用不會產生影響。
生態治理
生態級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澱,有效除去空氣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生態級負離子對空氣的淨化作用是源於負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並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實驗證明,飄塵直徑越小,越易被負離子沉澱。
熱議
撫州網友“青泥蜜桔”表示,一開始以為污染物是從南昌飄過來的,沒想到是因為北方燒秸稈。“撫州出現霧霾,原來霧霾是這樣發生,要不是現在看到霧霾原因,差點撫州又要怪南昌了。”
網友“sjt2000”對南昌出現的霧霾天氣也表示很不理解,前兩天看到武漢多地出現霧霾天氣,心裡還暗暗慶幸,還好在江西,天氣是好的。“結果12日一整天,南昌都出現了較大的霧霾,整個天都灰濛濛的,而且呼吸起來有些不舒服。今天也一樣,大清早天就灰濛濛一片。”
網友“sjt2000”:一直以為,霧霾這種天氣是屬於北方或者工業發達的城市,位於中部的南昌應該與之絕緣。可惜恰恰相反,南昌的天氣到底怎么了?居然也會有這種氣候出現。”
南昌網友“象湖居士”:南昌沒什麼大化工、重化工,污染不可能太大。江北那些省以前政府會回收農民的秸稈,燃燒發電。但這種回收和發電是虧本的,今年各地政府幹脆不回收,農民只得在麥田裡燃燒。南昌出現霧霾並不一定就是南昌的問題,全球都一體化,南昌不可能倖免。
網友“sanxiao2002”表示: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國人焚燒秸稈有上千年歷史,也沒見環境污染,現在稍微一動就烏煙瘴氣,現在環境如此脆弱?
大江網友“人來人往6”:罪魁禍首除了焚燒秸稈,應該還和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污染度等各項綜合指數有關。
網友:你可以一天不喝水、不吃飯,但你一刻也不能不呼吸空氣,空氣品質涉及每個人的現實體驗和切身利益,關乎每個市民的出行和健康。由於PM2.5等環保數值涉及到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官方權威部門及專業人士不利用好手上的話語權,市民也只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