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瀕危語言

十大瀕危語言,是英國語言學教授、作家彼得·奧斯丁(Peter Austin)從數千種處於消亡邊緣的語言中選出了十大瀕危語言。

基本情況

據英國《衛報》報導,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80種語言消失,數千種正處在消亡的邊緣。英國語言學教授、作家彼得·奧斯丁(Peter Austin)從數千種處於消亡邊緣的語言中選出了十大瀕危語言。

奧斯丁教授已發表了11部有關少數民族和瀕危語言(包括12種澳大利亞土著語言)的著作。他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知名語言學家,擔任瀕危語言學術項目主任。他的最新著作是《千種語言:現存和消亡語言的世界史》(1000 Languages:The Worldwide History of Living and Lost Tongues),探討全世界語言現狀。

世界上現存逾6900種語言,使用規模千差萬別,有的語言有數十億人在講,有的語言使用者僅有一兩人。據語言學家現在估計,在現存逾6900種語言,其中一半正處於瀕臨消亡的危險境地,到2050年,這一半語言將會徹底消失。語言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正在向政治經濟上更具影響力的語言轉移,如英語、西班牙語、印地語和斯瓦希里語。

每種語言都表達了使用者所在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和特性,每種語言都是探討世界的獨特方式。任何一種語言的消亡無論是對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這種語言的民族,還是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巨大喪失。語言的字詞、表達、語法結構經過了代代發展,是全人類無形遺產的一部分。如何從3000餘種瀕危語言中選擇最有可能消亡的10種?

奧斯丁主要考慮了以下四點因素:1)地理覆蓋,從每個大陸至少選取一種語言;2)科學興趣,鑒於它們的結構或歷史意義,語言學家對這種語言頗感興趣,同時又很重要;3),文化興趣,應該包括涉及瀕危語言有趣的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部分信息;4),社會影響,選取表明語言為何處於瀕危境地的一兩種情況,同時凸顯社會為他們當前面臨的威脅做何反應的某些方式。

十大瀕危語言

1.大安達曼語

大安達曼語(Jeru或Great Andamanese)的使用者不到20人,集中於印度洋的安達曼群島。專家普遍認為,安達曼語可能是東南亞現存最後一種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以前的語言,而安達曼群島很有可能是離開非洲前往其他大陸的現代人類的第一個定居區。安達曼語與地球上其他任何語言都不存在聯繫。

2.科伊桑語

科伊桑語(N|u或Khomani)的使用者不足10人,且都是老年人,他們的傳統領地位於南非喀拉哈大羚羊國家公園。科伊桑語顯著之處在於它的喀喇音(click sound)——符號|的發音類似英語中用於表達遺憾或羞愧的感嘆詞tsk!。與N|u關係最近的語言是!Xó?(亦稱Ta'a,使用者約4000人),它是世界上語音最多的一種語言:74個輔音,31個元音和4個聲調。

3.阿依魯語

阿依魯語(Ainu)的使用者只有日本遠北島嶼北海道的少數老年人。他們本是日本的原住民,但直到今年才被日本政府正式承認為少數民族。阿依魯語的動詞非常複雜,融入了有多種意思的整個句子,同時還是廣泛的民間傳說和民謠等口頭文學的載體。日本政府正採取措施復興阿依魯語言和文化。

4.邵族語

邵族語(Thao)使用者只有少數老年人,集中在台灣中部日月潭,剩餘的邵族人都講閩南語。邵族語是一種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島國當地語言相聯繫的南島語系(Austronesian),是南島人3000多年前向東南方向航行以前的原住民之一。

5.尤奇語

尤奇(Yuchi)語的使用者全球只有5個人,且年齡全都在75歲以上,他們生活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這是一種與世隔絕的語言,也就是說,它同地球上其它任何語言沒有聯繫。他們自稱“Tsoyaha”,意思是“太陽之子”。美國現正在採取措施,以聲音和錄像得方式將這種語言保存起來,同時在兒童中間進行普及,期待這種語言走向復興。

6.奧洛文語

奧洛文(Oro Win)人生活在巴西隆多尼亞州西部,1963年,在帕薩亞斯諾沃斯河(Pacaas Novos River)渡口,他們與外來者有了第一次接觸。在遭到外來者的兩次襲擊之後,這個民族幾乎滅絕,今天只剩下區區的50人,其中只有五人仍在講他們的語言。在世界上,已知有五種語言經常使用語言學家稱為“無聲雙唇顫音”(voiceless dental bilabially trilled affricate)的發音,而奧洛文語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奧洛文語的發音是由舌尖置於嘴唇之間,接著振動產生的,同我們在英語中表達一個人感到寒冷時發抖的聲音brrr相似。

7.庫孫達語

庫孫達(Kusunda)人以前曾在尼泊爾西部從事狩獵活動,這個民族流行近親結婚。就在不久前,語言學家還認為庫孫達語已經滅亡,但在2004年,特里布汶大學的學者找到8個講這種語言的人。這同樣是一種與世隔絕的語言,與地球上其它語言沒有建立任何聯繫。

8.特薩米語

特薩米語(Ter Sami)是薩米語族(Saami)的一部分,前稱Lapp,具有貶義色彩。特薩米人生活在俄羅斯科拉半島,現存100人左右,而這種語言的使用者只有10位老者,除他們之外,特薩米人現在都把俄語作為日常用語。特薩米語是芬蘭語以及俄羅斯人和西伯利亞人講的其他烏拉爾語的近親,與匈牙利語也存在著一點聯繫。

9.古古·伊米德希爾語

古古·伊米德希爾(Guugu Yimidhirr)語是澳大利亞土著語言,使用者200人左右,集中於昆士蘭州北部庫克鎮附近的霍普瓦爾(Hopevale)。1770年,詹姆斯·庫克船長找到一本詞表,上面有袋鼠的英文。這種語言同其他土著語言一樣,顯著之處在於與某些家庭成員(如某名男子的岳父或小舅子)講話的獨特方式,日常用語完全被截然不同的辭彙所代替。例如,說“他就要走”時不用bama dhaday,相反,在談到這些親戚時,你必須說yambaal bali,以表示禮貌和尊重。

10.凱特語

凱特(Ket)語是西伯利亞東部葉尼塞河沿岸民族所用的一種語族現存的唯一語言。今天,凱特語的使用者約為600人,現在當地孩子們都不學習這種語言了,因為家長更喜歡用俄語同他們對話。凱特語是唯一一種具有發音體系的西伯利亞語言,發音聽上去好像是同一個詞,但卻代表不同的意思(與中文和優魯巴語存在某些類似之處)。對於希望學習凱特語的西方人來說,更為困難的是,這種語言還具有極為複雜的詞結構和語法。

觀點

目前,世界上的很多人不但很少用自己的母語,而且覺得自己的母語很不方便,甚至完全放棄或者忘掉了它。據聯合國估計,在世界上現存語言中,有一半的語言只有不到一萬名使用者,四分之一的語言只有不到一千名使用者,並且,除非採取有效措施,否則在一個世紀之內這些語言(至少3000種)都將要滅亡。事實上很少人考慮到這個問題,但是對於語言多樣性的流失,人們持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瀕危語言的滅亡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要不惜一切地拯救它們。這些人認為這些即將滅亡的語言能為語言學家、認 知科學家和哲學家的思維提供寶貴資料。對他們來說,不同的語言,也就是說不同的角度或者說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的歷史。

第二 種觀點認為,語言多樣性的消失不但不可惜,而且還應當被政策所鼓勵。這些人認為語言多樣性是一種浪費,所有的語言都應當被一種或幾種強勢語言所取代。更少的語言意味著人們能夠更輕鬆、更徹底地交流,而且還可以省掉多語資源翻譯流通的昂貴費用。但是,一個單語文化的社會能否穩定地存在並為人們帶來如此大的便利,仍是不得而知。

對此,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當一種語言消失後,與之對應的整個文明也會消失。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保護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他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