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寄報】
指十地菩薩藉往生為王之果報而守護正法、修行佛事。出自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七、新譯《華嚴經》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即︰
(1)初地(歡喜地)菩薩往生為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迅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
(2)二地(離垢地)菩薩往生為轉輪聖王,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眾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周給無盡。
(3)三地(發光地)菩薩往生為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諸眾生舍離貪慾。
(4)四地(焰慧地)菩薩往生為須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眾生身見等惑,令住正見。
(5)五地(難勝地)菩薩往生為兜率陀天王,於諸眾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見,能令眾生住實諦中。
(6)六地(現前地)菩薩往生為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聲聞所有問難,無能退屈,能令眾生除滅我慢,深入緣起。
(7)七地(遠行地)菩薩往生為自在天王,善為眾生說證智法,令其證入。
(8)八地(不動地)菩薩往生為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勝自在,善說諸義,能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波羅蜜道,若有問難世界差別,無能退屈。
(9)九地(善慧地)菩薩往生為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善能統理,自在饒益,能為一切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分別演說波羅蜜行,隨眾生心,所有問難無能屈者。
(10)十地(法雲地)菩薩往生為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能授眾生、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行,於法界中所有問難無能屈者。
此中,謂‘九地菩薩往生為大梵天王,為二千世界主’,乃根據新譯《華嚴經》卷三十八所載。若據舊譯本所述,則是典領三千大千世界。
相關詞條
-
十王華報
十地菩薩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報作閻浮提王乃至摩醯首羅天王等十大天王,化導眾生。此十王之報,對十地菩薩之果而言,謂之華報,故稱十王華報。(參閱‘十地寄報’425‘華報’5233) ...
-
《金剛般若經》
。更有何善而可修耶。藏報雲。可執筆以綴般若。帝既許之。藏便譯出其夜五更三點...狹義。無著論雲如彩畫金剛形兩頭寬而腰狹。解雲地前佛果喻寬十地喻狹以地地...
金剛般若經贊述 刻金剛般若經贊述序 校訂例言六則 金剛般若經贊述卷 -
佛說盂蘭盆經
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 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
本經簡介 經文正文 經文解說 -
《佛說盂蘭盆經》
等正覺以報父母之大恩大德故。但如來用心,不專為報答自己一人一生之父母...,以福自他二親。這便是如來宣說此經之本意,誠可謂“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內院,相約誰先去者,回來報訊,後師子覺菩薩圓寂,一去三年,不見回訊,三年後...
簡介 正釋經文 其它 -
《地藏經》
四七支,造取捨、憎愛等業,隨業受報,輪迴不息,故名眾生濁;命濁,輪迴中一期...
經書介紹 書籍概述 詞語解釋 組成部分 原理 -
法相宗
發揮自由思想,打破顧慮,提出“寄言簡別”的辦法;立論者的“生因”與論敵...
史略 經典 判教 理論 影響 -
清淨明誨章
”:“寄”,寄居。“殘生”,殘餘未了之報身。“旅”,旅行。“泊”,停泊...”。又,“諸比丘等,不自” 行炊爨“熟食,寄”居“於”此世間,以了“殘...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這些是表示能損棄諸有為相,於此有為幻化正報之軀...
斷盜心清淨明誨 斷大妄語心清淨明誨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