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口腔內組織細胞增生症

十八、口腔內組織細胞增生症

口腔內組織細胞增生症發生於口腔原因不明,同時被稱為黃色瘤,口內各部位均可發生。

病理生理

病灶呈多發性疣狀增生,表面重度不全形化,並有角質栓塞可見。上皮釘突伸長,有的類似腳部突出處長期受壓而形成的雞眼角質釘。無核分裂增加或假性上皮瘤性質增殖。其主要特徵為病損內出現腫大的泡沫細胞或黃色瘤細胞,並分布於上皮釘突之間的結締組織乳頭層而不伸至上皮釘突下方的真皮層。
組織細胞增生症與乳頭狀瘤、疣狀癌等區別明顯。由於過度角化增殖。其病變呈蒼白狀,主要是增生灶內角化缺乏血管組織,血循環少,因而臨床診斷比較容易。而質角化灶質硬。

臨床表現

口腔的黏膜上出現孤立的疣狀突起,多呈圓形或卵圓形。突起的疣狀改變直徑在2mm~1.5cm。顏色正常或微紅,有時蒼白或“過度角化”改變,角化灶增厚,與未角化灶相比顏色稍白或微紅,基底可呈有蒂型或無蒂型。無任何不適,較小的增生無明顯症狀,增生在1cm以上直徑可影響咀嚼功能而產生不適。
40歲以上成年人發病最多,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病損可發生於口腔內的齶部、口底、唇和下頜頰黏膜褶處。可能系皺褶長期受刺激及擠壓而形成。

治療方法

口腔內組織細胞增生症雷射治療比較容易,而且療效突出。手術可選用CO2雷射或Nd:YAG雷射,前者功率6~10W,後者功率10~15W。光纖頭削去外保護層約2mm,並上手術刀柄(自製)。
患者取平臥位,局部用1%~2%利多卡因液或普魯卡因(用前做過敏試驗),於病損基部注射。啟動雷射,突出疣狀者光刀於基部平行切割,如疣狀增生灶較小,用10.6μm或1.06μm雷射直接汽化。注意,在汽化或切割時不必損傷底部過深。角化組織在雷射作用的同時發出嗞滋的響聲,組織無皺縮反應。接近正常組織反應明顯,此時應停止雷射再汽化。處理完殘餘增生灶結束手術。

術後注意保護術面無損傷1~2周基本痊癒。2周內給予多簇維生素治療,可不套用抗生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