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圖村

十五圖村

十五圖村是山東省墾利縣郝家鎮所轄28個行政村之一,位於郝家鎮駐地西南部8公里處。截止到2006年,該村面積1200畝,耕地面積920畝,園地面積20畝。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公元1936年),楊氏自直隸棗強縣遷此,在許家以西以姓氏定居建村,故名“楊家”,隸屬博興、蒲台、廣饒縣所轄。當時建制地圖為十五圖,故又名“十五圖楊家”1966年7月劃歸墾利縣。

經濟狀況

該村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導產業的村,農業主要以棉花、小麥、玉米為主,農民經濟收入主要靠農產品種植,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該村根據實際情況,於2005年5月投資建成養殖小區,建養殖契約肉鴨大棚7棟,每棟鴨棚長80米,寬10米,間距20米,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截止到2006年,存欄肉鴨15000隻,創利潤14萬元,帶動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經濟作物,2006年全村種植棉花750畝,人均純收入4850元。

社會事業

該村大力搞好村莊環境改造,以搞好村莊“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為突破口,2003年村內主要街道全部硬化。2007年新修道路1000米,投資30萬元。2005年投資7萬元整修文化大院,購置文化體育設施,定期開展類培訓活動。

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該村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良好的局面。2007年6月份對全村的水管進行改造,使全村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由村集體統一出資參加合作醫療,截止到2006年,農民合作醫療加入率達到100%,解決了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計畫生育連續十年無超生抱養現象,各項指標完成率100%,多次受上級表彰;社會治安良好,無一起刑事案件發生,無一例越級訪。

基層組織建設

該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為目的,狠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基礎設施,並多方籌集資金舉辦公益事業,使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完善,“三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全村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在抓基層組織建設中,該村支部始終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五個好黨支部”要求加強自身建設,統一思想、轉變作風、制定和完善各項制度,發揮了黨支部的職能作用,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當好“帶頭兵”。該村共有黨員20名,村黨支部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和民主生活、民主評議制度,組織黨員幹部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綱領,堅持和發揚黨的民眾路線,聽取民眾意見,分析研究,統一黨員幹部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該村黨支部認真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開組織生活會、組織民眾對黨員進行分析評議,對查找出來的問題立即進行整改,得到了民眾的好評。同時,通過學習,使每名黨員的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與戰鬥力,又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